通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会发现这篇课文里有许多可以拿来仿写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作者藏在《小英雄雨来》里的写作宝典吧。
第一个写作宝典:让我们的主人公在美丽的环境里徐徐走来。
课文的第一段是一个漂亮的环境描写,既写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又让整个故事充满了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也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雨来的故事一定会在美好的情感中结束。
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个环境的。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十二岁的雨来就晕村的。
要是让你写这篇文章的开头,你会怎么写?我想你应该会这样写:
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个叫芦花村的小山村,雨来就是这个村的。
不能说你这样写不好,开门见山,该交待的都交待了,简洁明了。
那为什么作者要多花那么多笔墨来写环境呢?我想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思考。
一、这环境描写和我们的语文要素有没有关系?
本课的一个语文要素的训练重点是学会运用比喻句来将句子写得更生动。
你看这开头的环境描写不接连用了两个漂亮的比喻句吗?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比喻句的写法。比喻句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本体,一个是喻体。本体就是原来的事物,喻体是拿来形容本体的事物。一般来说,本体是比较抽象罕见的,而喻体是比较具体常见的。
本体和喻体之间有几个注意点:
1、不能是同一类事物,比如说,“我长得像我妈妈。”这句话因为我和我妈妈都是人,所以不能称为比喻句。
2、得有共同特征。如文中的芦花是白的,而白雪也是白的。这“白”就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再介绍一些常见的比喻词:仿佛、好像、似乎、宛如、犹如、似的。
比喻句要想写得美,除了选对拿来比喻的事物,还要加一些形容词。比如说,“月亮好像一个大圆盘”就没有“月亮好像一个亮得能照得见自己样子的大圆盘”更生动。
二、这环境描写与情节发展有没有关系?
1.第一个关系,就是引出我们的主人公,让大家知道主人公生活的地方有多美,所谓人杰地灵,在这么美的地方生活着的主人公一定也有让人称赞的地方。
2.读完课文你会发现,雨来就是靠着这条芦苇河成功地逃脱的。如果这河里没有芦苇来做掩护,雨来就算游泳水平再高,也是没办法避开敌人的扫射的吧。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要不要用环境描写,是具体生动地描写,还是简单地一笔带过,都不是率性而为的,你得考虑你的环境描写有没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能不能很好地引出主人公,很好地表现主人公的性格、心情,很好地为情节地发展埋下伏笔,很好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总之一句话,环境是要写,但得有的放矢地写,要让你的环境变成文章不可忽缺的一部分,这样的环境描写才是成功的环境 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