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网描写季节九月内容页

【人物描写】:动作描写有妙招——动作描写应注意什么

2025-09-20 09:45:57 描写九月

【人物描写】:动作描写有妙招——动作描写应注意什么

跑马拉松时,一开始速度多块、力气多足都不能说明什么,能跑到终点的永远只有一种人,就是没有停止奔跑的人。半途而废往往是最令人遗憾的失败,坚持不懈才是通往成功的钥匙。新的一天,加油!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在一篇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我们常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要写好人物,就必须注重观察。

生活就是各种各样人物的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和许许多多的人交往:在家庭中,有父母和其他亲人;在学校,有老师和同学;在大街上,遇到的人就更多。要写好人物,我们就要仔细观察他们的外部表现,深入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进而在文章中具体生动、绘声绘色地再现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因此,人物描写是写好文章的重点。

人物动作描写,是打开人物性格之门的钥匙,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更是让读者身临其境的魔法。


【人物描写】
动作描写有妙招——动作描写应注意什么(17)

动作描写是让故事生动起来的关键。出色的动作描写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看到角色的行为,并感受到其背后的情绪与意图。以下是动作描写的核心注意事项:

一、核心原则(“道”的层面)

1.为目的服务,推动情节/揭示人物

①切忌为写而写,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有它的目的:要么是推动剧情发展(如:他掏出钥匙,打开了那扇禁止入内的门),要么是揭示人物性格、心理或状态(如:她不停地绞着手指,眼神躲闪),要么是营造特定氛围(如:寒风卷起枯叶,在空荡荡的街上打旋)。

②自问:这个动作说明了什么?它对于故事和角色来说是否必要?

2.连贯性与逻辑性

①动作的发生要符合物理规律和情境逻辑。一个受伤的人不可能生龙活虎地翻墙,一个新手不可能做出专家级的流畅动作。

②注意动作的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例如:“他举起枪,瞄准,然后扣动扳机”是正确的顺序,如果写成“他扣动扳机,然后瞄准”就逻辑混乱了。

3.节奏感与控制

①快节奏动作(如打斗、追逐):使用短句、强有力的动词,减少修饰语,营造紧张、急促的感觉。句子像拳头一样,要有力、快速。

例:他侧身,格挡,一拳击中对方腹部。

②慢节奏或情绪化动作:可以使用长句,加入更多细节、感官描写和心理活动,让时间仿佛慢下来。

例:她伸出手,指尖微微颤抖,轻轻地、仿佛触碰易碎的梦境一般,拂去了照片上的灰尘。

二、具体技巧(“术”的层面)

1.动词的选择:精准至上

①这是动作描写的灵魂,放弃万能动词(如“做”、“拿”、“走”),选择最具体、最传神的那个。

②对比:

普通:他走进了房间。

精准:他溜进了房间。/他蹒跚着闯进了房间。/他大摇大摆地踱进了房间。

【“走”只是一个概念,“溜”、“蹒跚”、“踱”则立刻赋予了动作情绪、状态和画面感。】

2.搭配修饰语:副词和状语需谨慎

①不要过度依赖副词,而是通过精准的动词和上下文来体现方式。

②对比:

较弱:他生气地跑了出去。(“生气地”是告诉,而非展示)

较强:他踹开门,冲了出去。(“踹”和“冲”这两个动词本身已经包含了怒气)

【但并非完全不用副词,恰到好处的修饰能锦上添花。】

3.分解动作流程,而非只写结果

①不要只告诉读者结果,带他们经历过程。

②对比:

只写结果:他点燃了香烟。

分解过程:他从皱巴巴的烟盒里磕出一支烟,叼在嘴上,一只手拢着打火机跳动的火苗,深吸了一口,烟头倏地亮起红光。

【分解动作能延长时刻,增加细节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4.融入感官细节(除视觉外)

动作不仅仅是看到的,还是听到、闻到、触到的。

声音:拳头打在脸上的闷响,鞋子踩在碎玻璃上的嘎吱声。

触感:冰冷的门把手,迎面扑来的湿热空气,粗糙的树皮。

气味:硝烟味,血腥味,雨后泥土的气息。

多感官描写能极大地增强场景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5.结合表情、神态与微表情

动作从来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伴随着脸上的表情。

例:他嘴角抽搐了一下,拳头猛地攥紧。(比只写“他攥紧拳头”更能体现内心的愤怒和克制)

6.注意“舞台调度”与环境互动

角色不是在真空中行动,他们的动作会与环境和其他角色发生互动。

①描写角色如何与物品、空间互动(如撞到桌子、依靠在墙上)。

②描写动作如何影响其他角色(如对方吓得后退一步)。

7.留白与读者的想象力

不需要事无巨细地描写每一个微小的动作。抓住关键帧,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例:描写一场打斗,不必写每一拳每一脚,可以写“两人扭打在一起,撞翻了桌椅,最终一声闷响,其中一人瘫倒在地不再动弹。”细节足以让读者脑补出整个过程。

三、在进行人物动作描写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简洁明了:“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莎士比亚的这句话提醒我们,动作描写不要过于冗长,要简洁地表达出关键信息。

2.符合逻辑:“逻辑是思维的规律。”这句话强调了逻辑的重要性。动作的先后顺序要符合逻辑,不能出现混乱。

3.突出重点:“要把一件事做成功,你首先对这件事要有一幅清晰正确的心理图像。”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突出人物动作的重点,避免面面俱到。

4.与主题相关:“主题是作品的灵魂。”这句话强调了主题的重要性。动作描写要与故事的主题相关,为主题服务。

四、总结清单(写作时可自查)

①这个动作有目的吗?(推动情节/揭示人物?)

②动词是否足够精准、有力?

③是否可以用更少的副词,通过动词和上下文来体现方式?

④动作流程是否清晰有逻辑?读者能跟上吗?

⑤是否融入了至少一种视觉以外的感官细节?

⑥角色的表情和神态是否与动作匹配?

⑦动作是否与环境和其他角色产生了互动?

⑧句子的长短和节奏是否符合动作发生的速度?

最后,多观察、多阅读、多练习。观察现实生活中人们如何行动,阅读大师作品看他们如何描写动作(推荐海明威、雷蒙德·钱德勒、金庸等),并自己动笔不断练习和修改。很快你就能掌握让角色“动起来”的魔力。

TAG标签:动作人物
再来一篇
上一篇:人物描写系列之动作描写下一篇:【人物描写】:“表情描写”方法与技巧——语言暗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