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网描写季节八月内容页

写作中的记叙与描写

2023-08-13 08:16:51 描写八月

写作中的记叙与描写

叙述和记言

一、叙述
什么是叙述?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叙述。
叙述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第一、介绍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例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例如:"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家里并不富裕,对付对付地过活而已。我父亲做着事,每天要到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也不多。我有两个姐姐。"(《我的叔叔于勒》)
第三、为议论说理文章提供论据。如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的第一段:"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学习叙述方法,主要应掌握以下三个方面:
1、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第一人称:作者“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
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1)"我"是见证人。如《孔乙已》中的"我",《祝福》中的"我",都是这起事件的见证人的作用。
(2)"我"是重要人物。如《一件小事》中的"我",《故乡》中的"我"。
(3)"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譬如,鲁迅不是狂人,但在写《狂人日记》时却用"我"来叙述,代替了"狂人",有力地揭露了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和吃人的旧礼教。
(4)"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是第二人称叙述。实用写作中很少用此人称,文学创作中有通篇为第一人称的。
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三人称的叙述。
其用法有:
(1)"他"。如"他既然这样完全失掉了理性,就发生了哪个疯子头脑里都不曾有过的一种奇想…(《堂·吉诃德》)
(2)人名。如"一九四六年一月二十七日,周恩来同志从重庆回延安……"(《一次难忘的航行》)
(3)指代。如"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多收了三五斗》)
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而且,掌握起来比第一人称叙述较为困难。
在写作中,还存在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情形。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就用了两种人称来叙述。我们在使用两种人叙述事件时应注意不得频繁改换;改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打断叙述线索。
写作时倒底是用第一个称还是用第三人称或第二人称叙述,应该从用哪一人称叙述来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最为有利的角度来考虑。而且,不管采用哪一种人称叙述,都必须事先确定好,并贯穿文章始终,做到人称一致。否则,叙述人称混乱,就会条理不清,影响中心思想或主题的表达。
2、叙述的方式
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使用倒叙应注意交代清楚,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否则会影响表达效果。
插叙:指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了原来的叙述而插入的另一段叙述。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
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补叙与插叙的不同在于:(1)文字少,一般没有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文字;(2)去掉补叙的文字,前后内容仍可以衔接起来。
3、叙述的要求
第一,线索清楚,要抓住主要线索叙述。第二,"叙述六要素"应交代明白,一般要把时、地、人、事写清楚,有时可省略其中一、二个要素。第三,详略得当。第四,要有波澜。因为"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贵曲"。
二、记言
记言,就是记载、转述、描写人物的语言。在写作中,运用记言这种表达方法的文体主要是普通记叙文和消息、通讯、故事、传记、小说及叙事散文,还有剧本、会议发言记录、报告记录……等等。记叙文体中的人物语言,如不写出人物的原话,也不是记言,仍是叙述 。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的: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他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 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悉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记载、转述、描写的人物的语言有两类:一类是真实的,如记者写消息、通讯时写进文章里的人物的话;另一类是虚构的,为写作者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按照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替人物虚构的话。
由于上述两类话的不同,记言也就分为记人物所言和代人物立言。记人物所言的要求是 "真",代人物立言的要求是"活"。所谓"真",就是不得增减、加工、改制;所谓"活",就是符合人物身份、职业、民族、性格、习惯等。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即"言为心声"。人物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符合他们性格特征的语言表现出来的。鲁迅曾称赞《红楼梦》作者的记言技巧,指出《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譬如,写王熙风的出场,即是未写人貌先写人声。王熙风说的一句"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真是先声夺人,表面看是客气话,骨子里却充满傲气。这是生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性格化语言。
以文学写作来说,记言的作用有以下几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发展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关系;间接描写人物。
记言在写作中具体表现为独白和会话:
1、独白
独白指的是一个人说话,包括一个人的内心独白和一个人对其他人的讲话。内心独白没有听话的对象,例如郭沫若的剧本《屈原》中的“雷电颂";有时似乎是对某人说话,但听话的某人并不出现,例如郭沫若在《蔡文姬》中写的:
文姬:(行至墓前跪下,向墓独白)父亲,大家都睡定了,我现在又来看你来了。你怕会责备我吧?……
经常见到的独白是一个人的讲话,或者未与他人进行对话和交接而自语,或者只是一个人讲话,他人虽听却不说话。
2、会话
会话指的是两人或三人或多人的对话、交谈、讨论、争辩。会话在文章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写得好的会话,一行的效果可以胜过十行的叙述。因此,写作者应该重视会话的写作技巧。
记言的会话和叙述的会话二者有什么不同呢?二者的区别在于:叙述时,写一个人物是以作者的立足点写的,换句话说,就是作者用自己的口吻把某个人物介绍给读者,成为"人物-作者-读者"的三者关系。而用会话来写,则是作者暂时把自己躲开,让人物直接说话给读者听,成为"人物-读者"的两者关系。
郭沫若说,记人时应该"尽量地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所谓人物自己的语言,一是指符合该人物的性格、感情、意志等的会话;二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说的话。
要写好人物的会话,"这事情相当的难,非有充分的研究或经验是不能够运用的。"(《沫若文集》)因此,初学写作者应该研究会话的写作,并且努力学习前人的宝贵经验。
老舍在谈到文学创作时指出:
对话必须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这是个怎样说的问题,要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是最应注意的。老看着你的人物,记住他们的性格,好使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话。学生说学生的话,先生说先生的话,什么样的学生与先生又说什么样的话。看着他们的环境与动作,他在哪里和干些什么,好使他在某时某地说什么。
——《老舍论创作》

TAG标签:写作记叙
再来一篇
上一篇:高考语文:诗歌的描写技巧和表现手法分析下一篇:初中生作文缺少真情实感,怎么办?别乱加描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