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缺少真情实感,怎么办?别乱加描写
初中生作文缺少真情实感,怎么解决?
你看这段话:
夜深了,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听见开门声,抬头一看,妈妈送了一杯牛奶进来,然后走出了房间。
有没有感觉到这妈妈像是个陌生的服务员?而我呢,也像是个没心没肺的熊孩子。
怎么办?
加描写呀!
那好办,很多同学把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全写一遍。
错啦!
你要有选择。
比如:
妈妈轻轻地将牛奶放在一边,伸手摸了一下我的头,见我没说话,便叮嘱了一句:“桌上的牛奶趁热喝,别太晚了。”
听出了来了吗?这里我只写妈妈的动作,加上听到妈妈说了啥,而不写妈妈的表情,更没有写自己心理活动。
为啥?
我在写作业,不可能仔细观察妈妈,也不太可能想太多。而妈妈的动作我能感觉到,妈妈的话我也能听到。
这就叫真实。有了真实,才有真情实感。
再举个例子。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节选自朱自清《背影》
老师问你,为啥作者一开始不描写父亲的穿着打扮?
因为上文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啥意思?作者对自己的老爸有点儿嗤之以鼻,觉得他多此一举,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还用得着你啰嗦吗?
所以,作者可能都不愿意正眼看父亲。
可是到后来,当父亲穿过铁道去给自己买橘子的时候,距离感产生了!
同时,作者也能从中感受到父亲对自己深深的爱,这时候很用心地去看了父亲的背影,于是,父亲的穿着打扮特别清晰地映入眼帘。
此时,描写穿着打扮,正是时候。
这也叫真实!
时机对了,描写对了,真实感十足。
你听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