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网描写场景景色内容页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艺术手法:点面结合

2025-10-24 10:11:51 景色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艺术手法: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概述】

    “点”,是详细地刻画人与事物,能够突出重点,彰显深度。而“面”则是对人与事物进行概括性的描写,实现广度,照顾全局。因此在古典诗歌作品中,运用点面结合手法,不仅能够在广度上,也能在深度上刻画表现对象的特征,进而强化思想情感的表达。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三国周郎赤壁”是“点”,“江山如画”则是“面”。“一时多少豪杰”是“面”,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则是“点”。凭吊古人古事,点面结合,含蓄地吐露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怀。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中“千山”、“万径”从“面”的角度,描写了荒凉苦寒环境下,人迹稀少的景象。而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出现了独钓寒江的渔翁,而这个“点”的恰到好处的选择,正是体现了诗人孤傲清高的形象。

【知识点】

点面结合,烘云托月,能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答题技巧】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问题: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分析:问题的设置指向写景的手法,诸如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方位角度、映衬类等都应该“试探”一下。分析的结果是映衬类手法较为妥切,例如衬托,对比,烘托,渲染等都被恰当运用。另外,除了高考给定的参考答案之外,我认为还有点面结合:其中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五个意象为“点”,而“村”为“面”。点面结合展现了生机盎然的乡村图景。

《余杭四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补充一点答案)颔联还运用了点面结合:其中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五个意象为“点”,而“村”为“面”。

【试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问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问题:全诗以写景为主。诗人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写突出诗的主旨?

【参考答案】

《阮郎归·西湖春暮》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淮村兵后》诗人借对寂寞而开无主的桃花、迷茫的春草和晚鸦的描写,把蓬勃的春景写得如此不堪,不写荒凉而荒凉自现;后两句以“几处”破败的住家为点,又以“一一人家”为面,点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农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百姓的同情,对侵敌(战乱)的仇恨。

TAG标签:景物诗歌高考
再来一篇
上一篇:描写一处景物左右下一篇:描写山水风光的文言文,形容山水风景优美的文言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