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网描写人物外貌内容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物描写作文教学小记

2025-09-20 09:59:48 描写外貌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物描写作文教学小记

这学期我开始带三年级语文课,之前一直教六年级,一下子切换到三年级,感觉不同学段梯度差别还真不小!

第一次布置日记,我引导孩子们向家人介绍我。我说:“爸爸妈妈还没见过老师,不知道老师长啥样,所以你们得好好描写老师的外貌。写外貌可不能只说‘我有两只眼睛、一张嘴、两个耳朵’,这些大家都有呀。得抓住老师和别人不一样的特点来写!而且,爸爸妈妈肯定会问你们老师好不好,你们要通过一件事来告诉他们老师是好还是不好,这就是‘人和事不分家’。”为了让孩子们更明白,还给同学们举例说明怎么写外貌,列举了这段时间发生在我和学生之间的具体事例。

收上作业一看,情况着实不容乐观。孩子们的日记大多是一段到底,既不会分段,标点也用得一塌糊涂,外貌描写更是写不到位,文章短的跟“兔子尾巴”样,长的在日记本上也就写五六行,短的甚至只有两三行,内容颠三倒四,语句都不通顺。

第二次训练,我们重点学习如何分段和加标点。我问同学们:“没窗户的砖头房闷不闷?”

娃们齐喊:“闷!”

“那就分段!一段就是一扇窗。”

我还讲了“鸡头、猪肚、凤尾”的写作结构。即开头要引人入胜,中间要内容充实,结尾要简洁有力。此次作文主题为向老师介绍“我的父母”,一来孩子们对父母了如指掌,便于选取典型事例;二来便于我这个新接班的老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第二次的训练效果明显好了不少,篇幅长了字数多了,大部分学生学会分段了,但依然有问题:有人段前就是不空两格,我一对一地给他指出:段前空两个格,多一个格,少一个格都不行;还有“标点困难户”,作文不加标点,整篇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看得我头晕眼花的。我送他一个小妙招:写完作文自己读一读,停顿换气的时候加一个小逗号;这一句意思表达完了加上一个小句号。

第三次作文训练是完成课本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的作文——“猜猜我是谁”。基于前两次的训练基础,我重点讲解怎样抓住人物独特的外貌特征来描写人物外貌。这次作文,学生的文章框架逐渐清晰起来,有了人物外貌描写,还懂得用一两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爱好。但中间“猪肚”部分还是有些“干瘪”,内容不够具体。

第四次作文训练是模拟实战。年级精心组卷出了一道题,想考察一下同学们的审题能力。


结果和我预想的差不多,由于一、二年级都是无纸笔测试,这次是孩子们第一次考场写作,不少孩子出现了跑题现象。题目明明是“班里的小书虫”,可他们写的事件却是“助人为乐”。外貌描写依旧是老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会儿写整体,一会儿写局部,描写毫无顺序可言。

实战演练效果不太理想,我便安排了第五次作文训练。在讲评试卷之后,我把写作训练重点放在如何把“猪肚”部分写丰满上。一节课下来,效果显著,绝大多数孩子的外貌描写都像模像样了。当然,还是有极个别孩子不听讲、不会写,作文水平依旧不尽如人意。不过,管浩森同学表现十分出色,当堂就完成了习作,内容还很出彩。面批完作业后,我当即表扬他:“今晚公众号推文,就选你的!”

今天周末,安排了第六次作文训练了,题目是“家里的——”,期待孩子们这一次能写出更精彩的作品!

反思:

三年级作文教学,恰似刚学步的孩童,一切都才刚刚起步,无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需要老师如炖煮佳肴般“小火慢炖”,耐心引导。学生写不好作文,老师切不可着急,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从“兔尾巴”般的短文开始写起的,今天写三行,明天写五行,后天就可能翻倍增长。写作训练要抓住一个点,循序渐进,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死板到灵活的规律,让教学有坡度、有深度,如此,方能助力孩子们在写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TAG标签:作文人物
再来一篇
上一篇:三上“人物外貌描写”指导——学会观察,让人物从纸上“活”起来!下一篇:外貌描写练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