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八年上第三单元)
你留意过自己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 外》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抓住窗外一处景物的主要特点,选择一个观察视角,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展开联想,同时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
佳作欣赏
窗 外
作者 王子阅
春日,周末,清晨,阳光洒在窗前。我拿着期中的数学试卷,看着刺眼的红X,如同碎石撞击着我的心。我烦躁地望向窗外。窗关着,我在窗里。
窗外的景色,美得有点儿不真实。柳枝,正随风摇曳着,就像碧空中的丝带;桃花,在枝头绽放着,就像天边飘来的彩霞。在绿树的掩映中,露出朱红的屋顶;在青草的簇拥下,闪出灰青的石路……窗外的一切,美得宁静,美得温馨,美得醉人。我的内心,似乎也跟着平静下来。我打开窗,把头伸向窗外。
没想到,一些都清晰了许多。阳光更灿烂,柳枝更青翠,桃花更艳丽……朱红的屋顶下,有人坐在台阶上聊天;灰青的石路上,有人在悠闲地散步……各有各的事儿,各忙各的活儿。突然,“咔嚓”一声,吸引了我的视线。我在随声寻找,一根枯枝落下来,无力地悬在半空,摇摇晃晃。我终于找到了靠近墙角一棵干枯的老树,周围的树木就像绿色瀑布,将它衬得格外耀眼。任凭劲风吹断它的树枝,任凭绿色淹没它的躯干。它还在努力地挣扎着,它还在奋力地挺拔着……
“咔哒,咔哒……”一阵脚步声在我的身后响起,是母亲。“你在看什么?”母亲的声音总是那么温和。我用手指着窗外那棵枯树,“您看,它那么丑,快要枯死了!”母亲也把头伸向窗外。片刻,她回过头来,“孩子,你说得不对,那棵树没有枯萎,你看,它的树干上又长出了新叶!”我好奇地再次把目光投向那棵枯树,果真,在布满伤疤、凹凸不平的树干上,真的长出了嫩绿的新叶!我无语。忽然,想起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耳边又传来母亲的声音:“我觉得那棵枯树很特别,它不屑于枯枝败叶,不屑于冷嘲热讽,干自己的事,长自己的叶。时间只是个标志,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枯木逢春。因为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母亲出去了,我的眼前,似乎真的出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它的一片片绿叶在劲风中抖动,就像一个个生命力在颤动。只需等一等,就会长出新枝。
窗外的枯树,唤醒了我。我重新回到桌前,重新拿起那份数学试卷。那满篇红色的“X”,似乎变成了红色的利剑,刺向“灰心失望”的情绪和“一筹莫展”的迷茫;那满篇红色的“X”,又像战斗的号角,吹来“迎难而上”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斗志!
我没有关窗,任由窗外那氤氲馨香,飘满整个房间、整个心间。
编者评语:
《初中佳作精选》为初中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佳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广阔平台。这是一次八年上第三单元的习作训练,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这篇作文以“窗”为线索,将情绪起伏与窗外景致巧妙融合,感染力强。主题表达深刻,从数学试卷的红叉到枯树“枯木逢春”,借母亲话语与刘禹锡诗句,自然融入“扎根成长”的哲理。结构以“关窗—开窗—不关窗”推进,情感转折自然。细节描写出色,柳枝、桃花的比喻生动,枯树新叶的对比富象征意义,感官元素增强代入感。情感真挚,从烦躁到振作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景中藏情,情中显理。全文语言流畅优美,兼具画面感与哲思性,在景物描写中藏情,在情感抒发中显理,展现了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与敏锐的生活洞察力,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