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网描写季节五月内容页

描写细腻,情景兼具,稚嫩之感下亦有美文

2025-05-16 09:59:31 描写五月

描写细腻,情景兼具,稚嫩之感下亦有美文

环保路上

同行你我


用心写作、文笔进步的一些文章


以下文章被选中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每篇文章都分别具有显著的亮点,二是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出写作者的用心和进步,这是他们初中作文提升的见证和勋章,三则是这些文章还具有借鉴意义,他们的立意局限和文笔稚嫩之处是我们共同需要改进的!


寻法


例文两篇


01

一滴水的旅程

罗婕予

我是云中的一滴水,跟着它飘啊飘啊,游遍了中国,看见了西藏的绿油油大草原,看见了四川的大盆地,最后来到了重庆。在这里我从云层落下,滴入了嘉陵江。我开始了我真正的旅程。

清晨,万物笼罩在薄薄的晨雾里,忽隐忽现,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美好。江水带着我淌过长满青苔的岩石,绕过盘根错节的树根,也淌过滚滚的黄沙,还有无数的小鱼苗在我身边游弋,江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傍晚时分,江水不像清晨时那样湍急,变得像老奶奶似的从容平缓。我已来到了重庆最热闹的地带洪崖洞,在这里我看见了灯火辉煌的建筑;看见了长江游轮在江水中穿行,使江水荡起层层水波;看见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的桥墩破开江水激起层层浪花,斜拉索的网格在余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冽的银光,每一处铆钉都诉说工业时代的美学;看见了桥面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昼夜不停地为城市输送着活力;看见了路边摆满了小吃摊,使夜晚的城市也充满了烟火气息;更看见了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

夜幕降临,我随着嘉陵江的风,来到了朝天门。长江的浊流与嘉陵江的碧水在此角力,像两条纠缠的巨龙。岸边的棒棒军正扛着山一样重的货物奋力前进,他们的汗水正接连不断地砸在地面上,一滴滴汗水淌入了江中与我们融为了一体。一群红嘴鸥伴随着渡轮的鸣笛腾空而起。

太阳从地平线行缓缓升起,我继续跟随着长江前进,来到了诗仙李白都不禁称赞的美丽三峡中的白帝城,耳边似乎响起“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时身临其境,犹如在画中徘徊,白帝城的晨钟震碎了江雾,在晨雾中的三峡是最令人向往的。那乳白色的雾气从江面升起,将群山拦腰截断,偶尔有猿声刺破云雾,却又看不见他们的踪影。

一切是那么的自然,一切又是那么的和谐,在这六百六十多公里的旅程中每时每刻都有值得驻足的风景。

点评:这篇《一滴水的旅程》以独特的第一人称视角,借一滴水的流动串联起沿途风光,充满童趣与诗意,展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观察力。亮点与不足两方面如下: 

- 文章亮点

1.视角新颖独特:以“一滴水”作为叙事主体,赋予水以生命与情感,突破常规游记视角,为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巧妙地将地理景观与人文风情串联起来,使行文充满童话色彩和想象力。

2.结构清晰流畅:按照时间顺序(清晨—傍晚—夜幕降临—太阳升起)和空间转换(嘉陵江—洪崖洞—朝天门—白帝城)展开旅程,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让读者能跟随水滴的脚步,沉浸式感受不同时段、不同地点的独特魅力。

3.描写细腻生动:对景物的描绘细致入微,如“江水带着我淌过长满青苔的岩石,绕过盘根错节的树根”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江水灵动之感;描写洪崖洞夜景时,从建筑、游轮、大桥、车辆、小吃摊等多个维度勾勒出繁华景象,视觉、听觉相结合,极具画面感。引用李白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让白帝城的景色更具诗意。

- 情感真挚自然:通过描绘人们幸福的笑容、棒棒军辛勤的劳作等场景,自然流露出对沿途所见人文风情的赞美,以及对和谐美好景象的喜爱,使文章不仅有景,更有情。

- 不足之处

1.部分表述稍显稚嫩:如“西藏的绿油油大草原”“四川的大盆地”表述较为简略直白,可适当增加细节描写,让地域特色更加鲜明;“像老奶奶似的从容平缓”比喻稍显普通,可尝试更具创意的表达。

2.深度挖掘不足:文章在展现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象时较为全面,但对一些人文元素背后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例如棒棒军的描写,可以进一步体现他们身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使文章更具思想深度。

3.部分段落详略不当:从重庆到白帝城的行程跨度较大,但文章对中间过程的叙述相对简略,而白帝城的描写又较为细致,整体节奏上可进一步调整,让详略更得当,突出重点。

02

登太白顶

郑舒丹

前往太白顶的途中.我们先坐车来到了太白山顶的脚下,天还朦朦亮我们一行人就徒步登山。路上人很多,都三五成群的走着,没有坐车的,因为坡太陡了,道路上也覆盖了一层冰.路为上坡——一路都上坡,坡变得很陡走一会就累了。人们的呼气在寒冷的山上十分醒目,在空气中绽放。我们一群人也稍作休息,每个人的脸都红扑扑的,不知是热的还是冻的,我们靠在树上,松枝掉到雪地上,时而还有几个坚果.雪把叶子盖住了,好似为叶子换春节的新装.

我们继续前行,地面上的冰层越来越厚,不得不用杆子辅助着爬,一深一浅的走着。我们取道两山的转折点,向下往去,白雪皑皑.虽然土地都被雪盖着了,但是到春天这里肯定很美,就像新娘的红盖头掀开后的惊颜.时而几棵屹立的松树映入眼帘,他们在白雪中仍然挺拔仍然翠绿。

又走了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了一个"捷经"于是走了进去"。捷径"是一个小路.其实也不是小路.就是那种乡间的泥巴路,我们在从林中窜梭着,时而看到几只松角蹦跳着,时而看到鸟儿栖息在枝头。 当时正值十点多,阳光透过树叶,树叶的影子映在小路上,为小路点缀着。走出小路就到太白顶的下面了,要爬上太白顶,就要爬很多的楼梯。              

楼梯蔓延着直到被云层覆盖,显得格外神秘。我们动身前去,台阶很陡,爬着我很费劲,过一会我们就气喘吁吁。积雪也逐渐变多,雪层也越来越厚。寒风也越来越大,吹着眼睛生疼,

我们只能低着头往前走,人也很多互相簇拥着,就这样慢慢走到了山顶,当踏上最后一个阶梯后,我坐下来了,靠着围栏.仰望着天空,天空湛蓝,是真的方里无云,纯洁的似一面镜子.

我往下看山峦连绵一山接着一山,每个山的头上都带了一顶雪白的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初升的朝阳,照在雪地上,在空中荡起层层波纹。

太白顶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是被雪覆盖的尖顶.有些顶端挺拔,好似一位端着钢枪的战士,山峰也似大地的史书,层叠的岩页刻印着风霜侵蚀像一位智者,以褶皱为皱纹,以雪冠为帽子,俯瞰整个太白顶。

在逗留山顶后,我们准备下山,下山比上山容易,我们一路上过走边观赏着美景,云朵围绕着山峰五彩斑斓,尤为妩媚动人。就这样边赏边走,就到了山脚下,当时晚霞晚天,把所有事物都镀了金边,晚霞五色交辉,使天空尤为美丽引人入胜。

一天登峰下来,所有人都很疲倦,但是美丽的晚霞,奇异的山峰,湛蓝的天空,洁白的雪都在我们心里划出一道五彩之光。

点评:这篇《登太白顶》以登山经历为线索,生动记录了攀登太白顶的过程与沿途所见之景,充满生活气息与自然韵味。以下从文章的亮点与不足展开点评:

- 文章亮点

1.叙事完整清晰:文章以时间和行程为脉络,依次叙述了从山脚徒步出发、攀爬过程中遭遇不同路况、登顶俯瞰以及下山观赏晚霞的全过程,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让读者能清晰地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登太白顶的全程体验。

2.细节描写生动:对登山途中的环境刻画细致入微,如“人们的呼气在寒冷的山上十分醒目,在空气中绽放”描绘出山中寒冷的氛围;“雪把叶子盖住了,好似为叶子换春节的新装”“每个山的头上都带了一顶雪白的帽”等比喻,赋予雪景童趣与诗意,使景物鲜活可感。

3.情景结合自然:将登山的艰辛过程与观赏到的美景相融合,在描述“台阶很陡,爬着我很费劲”“寒风也越来越大,吹着眼睛生疼”等艰难时,穿插对山间松树、阳光、奇形怪状山峰等景色的描写,体现出在疲惫中发现美的心境,情感真挚自然。

- 引用与修辞增色:引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巧妙传达出登顶后的豪情;将山峰比作“端着钢枪的战士”“大地的史书”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展现出太白顶山峰的奇特形态与厚重感 。

- 不足之处

1.语言表达欠打磨:部分表述口语化且不够精炼,如“前往太白顶的途中.我们先坐车来到了太白山顶的脚下”语句稍显啰嗦;“我们在从林中窜梭着”存在错别字(“从林”应为“丛林”,“窜梭”应为“穿梭”);“初升的朝阳,照在雪地上,在空中荡起层层波纹”中“在空中荡起层层波纹”的表述与前文景象关联突兀,比喻不够恰当。

2.详略处理欠妥:文章对登山过程中的经历叙述较为平均,在走“捷径”、攀爬楼梯等环节花费较多笔墨,但登顶后对太白顶的核心景观描写稍显仓促,未能更深入、细致地展现其独特魅力,使得文章重点不够突出。

3.主题挖掘较浅:结尾虽表达了登山所见带来的美好感受,但整体对登山过程中收获的感悟,如面对困难的坚持、对自然力量的敬畏等深层次主题挖掘不足,使文章在思想内涵上稍显单薄 。

TAG标签:情景美文细腻
再来一篇
上一篇:我的范文01——七年级动作描写的延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