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描写景物3
1
教学目标:
1. 运用多种观察方法把握景物特征,让观察成为习惯。
2. 运用恰当写作方法表述景物特征,让景物变得鲜活。
3. 借鉴优美写景句式表达个人感受,让情感自然抒发。
一、“吾”景——找到你的专属视角
独特描写,始于独特的发现。请同学们在周末参考这份“观景指南”去寻找和发现属于你的“吾景”,并用照片、录音、视频、文字等进行记录。
调动全部感官
2.捕捉动态的细节
3.采用非常规的视角
尝试换个角度观察世界:俯仰之间:趴下来,以一只蚂蚁的视角看草丛;抬起头,看云在楼宇间的狭缝中流动。内外之隔:从室内看窗外雨景,雨滴在玻璃上划出扭曲的轨迹,窗外的世界如同浸在水底。
二、“悟”景——找到你的专属滤镜
景语皆情语。你的心情,就是你最强大的滤镜。
1. 让景物承载情绪,你笔下的景,应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喜悦时连堵车时此起彼伏的喇叭声,都像一首欢快的交响乐。悲伤时阳光下翩翩起舞的蝴蝶,也像是在为某个逝去的夏天举行告别仪式。
2. 建立个人化的联想,这是形成你独特文风的关键。将眼前的景与你独特的经历、知识、爱好相连,这种联想会让你的写景带上无可替代的个人印记。
一个程序员可能会把整齐的稻田看作“大地的网格系统”。
一个音乐爱好者可能将蝉鸣听成“夏日永不落幕的噪音摇滚”。
一个历史迷可能从断壁残垣中“听”到金戈铁马的回响。
3.思考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可以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思考、感悟,也可以揭示人生哲理,并将言外之意从文章的词句中表达出来。
三、“语”景——找到你的专属表达
锻造你的语言指纹,有了独特的观察和感受,最后一步是用独一无二的语言将其固定下来。
1. 活用通感,打破感官界限,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不同感官的描述打通。
“夜色凉如水,可以掬一捧来洗脸。”(从视觉到触觉)
2. 精心炼字,一字传神,坚决抛弃“很、非常、特别”这类抽象副词,去寻找那个最精准、最有力的动词或形容词。
阳光不是“照”在地上,可以是“泼”、“洒”、“淌”、“筛”、“钉”。
3. 创造精妙的比喻与拟人,避免使用“像一块蓝宝石”这类陈词滥调。让你的比喻来自你的生活。
几朵蓬松的云,慢吞吞地挪着步子,像在蓝天这块巨大画布上走神儿的白色颜料。
4. 化用文言课文词句、句式,使语言具有典雅美、文言感。
晨光破晓,云海浮金;暮色栖霞,峰峦溢赤。
结语
写景的至高境界,不在于你描绘了世界,而在于你通过描绘世界,清晰地描绘了你自己。你的敏感、你的回忆、你的想象,才是你笔下风景真正无可替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