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要求:
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亨特写“我”爬下悬崖时的心态,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9200字左右。
提示:
1. 重读《社戏》《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相关段落,归纳心理描写的方法,如综合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作为自己仿写的指导。 2. 选择自己熟悉的写作素材,最好是亲身经历过的心理历程。二、写作范文
范文一:《等待发卷时刻》
教室里的风扇发出恼人的嗡鸣,我盯着讲台上那叠试卷,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粉笔灰在阳光里飞舞,班主任的声音像隔着水幕:“这次成绩有些同学很不理想……”我的心跳陡然加快,仿佛有只受惊的兔子在胸腔里乱撞。前排同学接过试卷时的叹息,像重锤砸在我心上。
“张亮,82分。”
名字被念出的瞬间,我的耳朵“嗡”地一响。走上讲台的脚步虚浮,视线死死盯着试卷边缘——那抹刺目的红终于完整铺开,错题如狰狞的伤口,在白纸上张牙舞爪。攥紧试卷的手背上,青筋突突跳动,喉咙里像塞着浸水的棉花,又胀又堵。窗外的蝉鸣突然尖锐起来,我瘫坐在座位上,盯着自己在桌面投下的影子,恍惚觉得那影子正一寸寸矮下去,缩成卑微的小点。
范文二:《第一次独自登台》
聚光灯在睫毛上凝成光斑,我盯着台下模糊的人群,手指把话筒线绞成麻花。幕布后的钢琴声潺潺流着,可我的掌心全是冷汗,连指甲缝里都湿漉漉的。主持人报幕的声音落下时,我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像擂鼓般震得耳膜发疼。
抬脚迈上台阶的刹那,膝盖不受控地发抖,仿佛有人在暗处抽走了腿骨。站定后,话筒支架的金属杆冰得刺骨,却压不住指尖的颤抖。突然想起昨晚反复练习的谱子,那些音符此刻在脑海里乱成纷飞的蝶,怎么也抓不住。喉间泛起铁锈味,我深吸一口气,眼前却闪过妈妈在台下微笑的模样——她总说我的琴声像风掠过麦田。这个念头突然让胸口发烫,颤抖的手指终于按上琴键,第一个音符蹦出来时,我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渐渐追上了旋律的节奏。
范文三:《深夜急诊室里》
消毒水的气味扎进鼻腔,走廊尽头的灯忽明忽暗。我坐在长椅上,盯着输液室门口的红灯,膝盖不停地上下晃动。妈妈还在里面输液,刚才护士扎针时她皱起的眉头,像一根细针扎在我心口。墙上的时钟走得格外慢,“滴答”声敲得太阳穴突突直跳,每一秒都被拉长成苍白的线。
旁边座位的老人咳嗽起来,我猛地转头,心脏狂跳——那声音竟像极了妈妈昨晚的咳嗽。喉间涌起酸涩,我低头盯着自己交握的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想起下午她硬撑着说“只是小感冒”的样子,此刻每分每秒都变成细密的针,在良心上扎出密密麻麻的疼。红灯熄灭的瞬间,我几乎是弹起来的,快步冲向门口时,拖鞋在地面滑出刺耳的声响,仿佛连鞋子都在替我慌张。
范文四:《竞选失败之后》
宣布结果的声音落定,教室里的掌声像隔了层毛玻璃,闷闷的。我攥着演讲稿的手慢慢松开,纸张边缘的褶皱里还留着掌心的汗痕。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着,阳光斜斜切过讲台,在我脚边投下一片明暗交错的阴影。
“没关系的。”同桌碰了碰我的肩膀。我勉强扯动嘴角,却觉得脸上的肌肉僵硬得像晒干的陈皮。后桌传来细碎的议论声,每一个字都像小石子,轻轻砸在背上。低头收拾书包时,看见稿纸上画满的修改符号,那些红笔圈注突然模糊起来——上周熬夜背稿时,台灯把我的影子投在墙上,晃啊晃的,像只笨拙的企鹅。此刻那个影子仿佛又出现了,摇摇晃晃地缩到墙角,连带着心里那块地方,也跟着空了一块。
范文五:《等待面试的间隙》
走廊的长椅冷得刺骨,我数着对面墙上的瓷砖缝,第23道缝里卡着半片干枯的树叶。电梯门开合的“叮咚”声每响起一次,我的肩膀就跟着猛地绷紧。西装外套下的衬衫早已被冷汗浸透,领口的纽扣勒得喉咙发紧,像有条无形的线在慢慢收拢。
手里的简历被翻来覆去折出了毛边,每一个字都在视线里跳动。突然想起昨天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的样子,此刻嘴角却怎么也扯不出弧度。远处传来皮鞋踩在地面的“嗒嗒”声,那节奏越来越近,我的心跳也跟着加速,仿佛有面鼓在胸腔里乱敲。喉间干得发疼,伸手去拿水杯时,才发现整个人都在轻微发抖,杯壁上凝着的水珠滑落在手背上,凉得让我猛地打了个寒颤。
三、范文赏析(五篇共性)
1. 感官联动强化真实感:通过听觉(风扇嗡鸣、心跳声)、视觉(刺目红分数、光斑)、触觉(冷汗、金属杆冰凉)等多维度描写,将抽象心理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体验。
2. 动作细节外化情绪:如“掐掌心”“绞话筒线”“膝盖晃动”等下意识动作,暗示内心的紧张、焦虑或慌乱,避免直白陈述。
3. 环境烘托心理节奏:用“忽明忽暗的灯”“走得慢的时钟”“冷长椅”等环境元素,呼应人物的不安、煎熬或孤独感,形成情绪共鸣。
4. 具象化抽象感受:将心跳比作“擂鼓”“兔子乱撞”,把尴尬比作“晒干的陈皮”,用比喻让心理状态可见可触,增强画面感。
5. 回忆与现实交织:如范文二中闪过妈妈的微笑、范文四中想起背稿的夜晚,通过联想往事深化当下情绪,体现心理层次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