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网描写场景景色内容页

作文技法 || 多角度描写景物(技法+例文+点评)

2022-09-22 07:59:00 景色

作文技法 || 多角度描写景物(技法+例文+点评)

多角度描写景物

景物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美好的礼物,美景无处不在,令人心情愉悦。写景作文就是把我们日常看见的自然景观或者人文景观,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如何将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呢?可以采用多角度描写的方式,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景物的魅力。
1.选观察点,有序写景。
描写景物,要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可以是定点观察,即选择一个固定的观察点,变换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和描写。
比如《答谢中书书》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便是如此,陶弘景如同一名摄影师,一会仰视,一会俯视。也可以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换,景物也有所变换,如《桃花源记》中通过渔人一路看到的景物,将我们带至一个神秘的人间仙境。
2.多种感官,角度多样
余光中先生曾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观察景物,可以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结合起来,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这样可以多角度地展示景物特点,不至于枯燥无味,并能使景物变得立体、饱满,让景物的声、色、味、态尽显,让读者获得全面、深刻的印象。
《观潮》一文:“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便是通过视觉、听觉,将钱塘江的潮水描绘得淋漓尽致,气势壮阔。
3.抓住特点,巧用修辞
多角度描写景物,是为了让读者深入地了解景物的特色。那么我们在进行写景的时候就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同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为文章锦上添花,让景物变得生动具体,如诗如画。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中的“春雨图”便是通过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春雨的细、密、亮描绘出来,给人更直观形象的感受。
4.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王夫之曾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即是如此。自然界的景物,是我们眼睛所见,耳朵所听,鼻子所嗅,身体所触,但这都是我们心灵所想的外射。流动着感情的文章才是一篇好文章,充满着感情的景物才是真正的美景。我们要将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的艺术感染力。
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便是通过描写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暗含他深挚的隐逸之思。
【例文】

家乡的秋天

李伊菲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是的,当我还沉浸于夏日带来的热烈时,秋已经悄悄地来到身边。
我走在家乡的路上看秋天。家乡便是家乡,秋也那么迷人,抬头看天,天更高了;低头看地,地更阔了;俯身看水,水更清了。
家乡的秋天单纯、质朴、柔软。好似不善言辞的乡下人,没有漫天细雨的萧索,没有遍地嫩芽的甜蜜,却用自己的本真,打动了万万千千的人。
路过田园边的小路上,一棵棵香樟挺拔依旧,那丛丛翠竹仍精神抖擞,节节刺空。瞧,谁赶趟儿似的给红枫姑娘换上红新装?看,她似羞非羞地涨红了脸,真所谓“霜叶红于二月花”。
走进树林里,耳边传来秋蝉浅吟的动人秋曲;夕阳西下,也惊奇欣赏到收稻号声;蓦然回首,幻影中骑在牛背上的牧童穿过树林……或许还意犹未尽,那就更幸福了,每个角落里,都有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虫子在演奏着《秋日呓语》,声声回响耳边,声声流过心田。此时此刻的你,是否已经融入家乡绝美的自然中?
淌过小溪,静悄悄来到田野。这里,一股泥土的芬芳便伴着清风向人袭来,细闻,似有似无的清甜谷穗味轻搅思绪。阳光恰到好处地暖晒着我裸露的皮肤,整个人不免陶醉在其中,于是嗅到了那“芳熏百草,色艳群芳,在幽愈馨”的菊花的清香。
秋风的吹过让人感到了些凉意,顽皮的孩子还在自由自在地放着风筝。散步的人也停下脚步,笑意满满地看着这些活泼童趣的画面,回味着自己那不知不觉间流失掉的青春岁月。
轻轻拨弄秋天的小草。不似夏天的旺盛,不像冬天的无精打采,它们在风雨中挣扎,向着秋天告别。远眺这片大地,就像穿了一件金色的衣裳。
我欣赏秋天的天高云淡,我沉醉秋天的清新脱俗,我艳羡秋天的刚强忍耐。家乡的秋天像个慈祥的母亲,用力地去拥抱这这片美丽的净土。
【教师评点】
作者按照自己的行踪来描绘家乡秋天的美景,随意间带着井然有序。不仅如此,小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还采用了多种感官进行描摹,声情并茂,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野秋图,令人心驰神往,语言较为细腻,句式也富于变化,排比句交错使用,具有节奏感,不失为一篇佳作。

TAG标签:景物例文作文技法点评角度
再来一篇
上一篇: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下一篇: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