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网描写人物外貌内容页

记叙文人物描写学习

2022-08-14 10:21:38 描写外貌

记叙文人物描写学习

一、记叙文人物描写
【知识梳理】
1.人物描写是我们记叙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因为写人的记叙文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文章主旨。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应该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感情倾向等。在记叙文的阅读中,描写的表达作用是经常被考察到的知识点,而人物描写及其表达作用是我们的一个高频考点。而且从上海的出题形式来看,几乎每次大型的考试,都有涉猎。因此,我们要重视。
人物描写分为: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1)肖像描写(包括外貌描写与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 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通过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描写脸上的表情)。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①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②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③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这一个”的个性特征来。
④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发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语言描写要生动、简洁,力忌八股调、学生腔。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动作描写同样是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的。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景物烘托、心理概述。
①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补写人物心理活动,要求符合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结合相关环境、扣住文章主题。
补写时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想象人物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什么样的想法,根据人物的性格、年龄、性别、职业等,定位符合人物的心理状态,然后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
②概括文中人物心理活动
根据文章故事情节发展,结合人物身份等进行概括。
【例题精讲】
例 1.
腊八粥
①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
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fèi téng 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②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
③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象是益发浓稠了。
④“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⑤“要到夜里!”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正还在继续。 
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⑧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象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⑨“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⑩“是呀!孥孥说得对。” 
⑪“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卜……”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⑫“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⑬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⑭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
⑮“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⑯“恶……”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⑰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⑱“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⑲“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⑳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㉑夜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看拼音写汉字(2 分)
fèi  téng (        )
(2)理清文章行文思路:(2 分)
盼粥—— 粥 ——(     ) 粥 ——(      ) 看粥 —— 吃粥。
(3)第④——⑦段运用了       和       的描写方法,表现了八儿                  的心情。(3 分)


【答案】(1)沸腾
(2)盼粥—煮粥—念粥—看粥—吃粥。
(3)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八儿对粥的好奇以及急切的想吃到粥
例 2.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生命就是一种行走
①罗伯斯是古巴著名的田径运动员,他被誉为古巴运动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他以12秒87的成绩,一举打破了刘翔所保持的男子110米栏的世界纪录。
②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英雄在北京奥运会前,还经历了一次死里逃生。
③生活中的罗伯斯对旅游情有独钟,他从小的理想就是进行一次环球旅行。但是因为训练和比赛,这一计划每次都被搁浅。
④2008年5月,他认为时机终于到了。
⑤背上厚厚的旅行包,他坐上了飞往埃及的飞机,他的第一站是金字塔。
⑥下了飞机,他没有坐汽车,而是选择了一路小跑。凭着良好的身体素质,不出半日,他就前进了30 英里。
⑦中午,他简单地吃了一点干粮,准备继续前行。按照计划,他将在晚上6点到达金字塔。
⑧突然,一股巨大的旋风竟然会在他身后500米外形成,并以箭一般的速度向他袭来,他本能地卧倒,但还是被卷入风中。
⑨半个小时后,他才从昏迷中醒过来,他被风带到了另一片沙漠里,地上一片狼藉,除了一瓶水和一些散落的饼干。更为糟糕的是,他迷了路,他不知道何时能走出眼前这一片浩瀚的沙漠。
⑩吃了几块儿饼干,等身体恢复些力气,他开始起身。此时的罗伯斯清楚地知道,他必须走出去。为了节省体力,他不得不放慢速度。
⑪下午,天气异常炎热,他渴得厉害,但一直忍着,只有在难以支持时,才小心翼翼地打开水瓶,轻微抿一口水,然后快速地盖上。
⑫第二天,他依然看不到尽头,前后左右,都只有讨厌的黄沙相伴。
⑬实在是支撑不住了,他就找个稍微感觉安全的地方躺下,在沙子上睡会儿,醒来了就继续走。到了第三天下午,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尿液装在瓶子里。至于吃,他只得 寻找那些仅存的小草,抹一把就塞在嘴里,如果能捡到骆驼粪,此时,对他来说已经是最丰富的晚餐了。
⑭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罗伯斯整整坚持了10天。
⑮在最后一天的行走中,他突然看见沙坡的对面有个巨大的湖泊。一声尖叫后,他像狼一样奔过去。前面是一段水草地,他大踏步走过去,没意识到灾难再次来临。直到身体猛然往下面沉,他才慌了,但越是挣扎,就越陷得厉害。
⑯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电影中的情节,脑子立刻冷静下来。他尽量把身体展开,来增大身体的浮力。5 分钟后,他听到不远处有说话的声音。他大声呼叫起来,很快他就听到对方的回答。
⑰他得救了。
⑱面对闻讯而来的媒体,他深有感触地说:“这 10 天的收获比我 20 年还要多,因为我学会了一步一步地生活。我永远都不知道出路会在脚下的哪一步,所以我必须向前、再向前。我终于明白,其实, 生命就是一种行走,坚持走下去,才会有出路!”
(1)阅读全文,请概括第②段中提到的“一次死里逃生”的故事。(3分)
(2)文中画横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4 分)
(3)本文语言简练而传神。请仔细阅读画波浪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4 分)
此句运用了人物的       描写,试结合相关的词语说说这样描写的好处。


【答案】(1)罗伯斯在埃及徒步旅行中,突遇旋风,误入沼泽,坚持走了十天,终于迎来了救援。
(3 分) 
(2)(1)比喻(2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身陷绝境的罗伯斯看到湖泊,惊喜中急不可待地想抓住活命希望的心情(2 分)
(3)动作(2 分)“小心翼翼”、“抿”这两个词生动传神地描绘出罗伯斯面对口渴,珍惜并节约每一滴水的情形,表现了罗伯斯面对恶劣的环境能克制自己,应对挑战。(2 分)
【巩固练习】
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给儿子一个让他骄傲的背影
①他是那种连阵风都能吹走的小老头,可工地还没开工,他便三番五次地找到我。花生、番薯提来了一袋又一袋,还打来了村里的特困证明,让我无论如何给他一样活儿干。我 niù 不过他,只好将负责看管搅拌机的差事交给他。
②他对我连声道谢,然后,扭头跑回村子。那时候,我正打算向他介绍搅拌机的操作方法,他居然不听我一声解说,就走掉了。正在我气恼的时候,他又回来了,身后还拖着个脸蛋红红的小男孩。他老远便指着我身边的搅拌机大喊:这是爸爸要开的机器!    
③我大吃了一惊:这老头居然有这么小的儿子!但很快想到这是在农村,晚年得子的现象多着呢,何况农民都显老,看起来像个小老头的他说不定只有 40 来岁。
④小男孩不知什么时候蹿到搅拌机边,将整个脑袋探进搅拌机内。我惊出了一身冷汗,大声斥责孩子。孩子躲到一边后,我又开始训斥他,怎么将孩子带到工地上来,要知道工地上处处充满危险!他跟儿子一起低下了头,好半天,才嗫嚅道:我只想让儿子开心一下,爸爸终于找到工作了!我懒得听他解释,冲他摆摆手说,我来教你怎样开搅拌机吧。
⑤他很快学会了怎样操作搅拌机,在搅拌机的轰鸣声中,他儿子挥舞着小手喊:爸爸,好厉害!我看见他笑了;脸上的皱纹拧成一块块,还露出了蜡黄的牙齿。距离开工还有两三天,可他几乎是次日一大早就来到工地上了,拿着一块抹布,一点点地抹去搅拌机上的水泥灰,有些硬块抹不去,他就用指甲一点点地扣掉。我说搅拌机上的水泥灰就不要弄了,反正一开工就又脏了。他却嘿嘿地笑着说,他要给儿子一个惊喜:昨天还是旧的机器,今天就变新了。望着认认真真清洗搅拌机的他,我忽然不知说什么才好。
⑥工地开工那天,他竟然穿了件崭新的衣服来。启动搅拌机没多久,四处飞扬的水泥灰,就在新衣服上厚厚地蒙了一层。一转眼,他就跟其他工友没啥区别了。他显然发现了这一点,赶紧腾出一只手拍打身上的水泥灰。我从工地的一侧转到另一侧,回来时,看到他的那只手还在拍打身上的水泥灰。
⑦紧挨着工地的是一所小学,尽管隔了用铁片搭成的围墙,校园里的嘈杂声还是清晰的传来。每当上下课的铃声响起,他都要情不自禁地用手拍得更加紧促。看管搅拌机,原本挺轻松的活,他却累得满头大汗。我知道他是被那只不停拍打的手累的——他既然怕弄脏新衣服,为什么又穿着它来工地;新衣服脏了洗洗就可以了,这样不间断拍打,最好的衣服也容易坏呀!
⑧铃声又一次响起,工地外面传来孩子放学的嬉笑打闹声,他忽然触电般脱下新衣服,使劲地甩两下,然后迅速的穿回到身上。他那件被抖落水泥灰的衣服,看起来又跟新的一样了。然后,我听见一个甜甜的童音传来:那个穿最漂亮衣服的人,是我爸爸;接着又传来另一个孩子的声音:你爸爸是不是这里官最大的?循声望去,两片铁片的缝隙中,探着两个小脑袋,其中一个正是他的儿子。
⑨我看见笑意漾满了他的嘴角。原来他拍打了一个上午衣服上的水泥灰,只想留给儿子一个干净的后背,只想让他的儿子在小伙伴面前能多少拥有些骄傲!
⑩儿子哼着歌儿走远后,他才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赶紧用另一只手去揉那只拍打衣服的手,边揉还边吁吁地喘气。我忍不住说,你儿子真可爱。他忽然间涨红了脸,他说儿子其实是抱养的,可小家伙一定要喊他爸爸,怎么教都改不了口。他又接着说:我上了年纪,干不了重活,以后你这边负责看管搅拌机的活都交给我做好不好,我多少要给儿子留些钱啊!
⑨我使劲点头,那一刻,我的眼泪不可遏止地落下……
(1)根据第①段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1 分)
     niù 不过  (     )
(2)第⑧段的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描写,其作用是                     。(3 分)
(3)本文围绕“我"、老人和儿子展开故事情节,  “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口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5 分)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
“我”的情感态度
事情一
“我”将负责看管搅拌机的差事交给老人。
①            
事情二
老人不听“我”一声解说,就走掉了。
②            
事情三  
老人领来的儿子将头伸进搅拌机。  
惊讶、惊慌、生气
事情四
③                   
不知说什么才好
事情五
“我”得知儿子是老人抱养的,他工作是为了留钱给儿子。
④           
(4)第⑦段的画线句属于            描写,其作用是                                。(3 分)
(5)让儿子对老人感到骄傲的原因,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父亲很快学会了操作搅拌机。
 B.父亲努力、踏实地工作赚钱。
 C,父亲很会做人,懂人情世故。
 D.父亲拥有一个很体面的工作。
(6)阅读第⑨段,联系上文,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在省略号处续写一段“我”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6 分)

【解答】(1)考查了初中掌握 3500 个汉字,平时要注意积累。
(2)考查了识别人物描写和作用,根据内容判断出是人物描写,作用要结合内容分析出人物就是老父亲的动作特点就是敏捷快,这个动作要深入分析原因是为了维护儿子骄傲心情,从而体现出父爱无私和伟大。
(3)考查了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表格填,这种是常考题,做题要审题通过题目和已知内容确定区间和仿写,并且尽量用到课文中词语。人物情感可以通过事件一和二进行分析出就是无奈和气恼。
第三问先根据前后事件以及已知人物感情确定在文中区间,推断出老人认真清洗搅拌机。最后一问是最后一件事,结合内容看出我流泪了,流泪原因在于我”得知儿子是老人抱养的,他工作是为了留钱给儿子。内心充满感动。
(4)考查了句子特殊环境描写以及作用。通过第七段可以分析出是社会环境描写,作用要结合内容分析出来,工地的环境恶劣,为下文在工作老人根据下课铃声弄干净衣服迎接儿子作了铺垫,突显出父亲细腻的父爱。
(5)考查了对文章内容分析原因题。让儿子对老人感到骄傲的原因 D,要从人物角度出发分析。
(6)考查是结合文章内容写心理活动,注意审题字数问题,对父亲背影的描写(2 分);对父亲的钦佩、赞美、崇拜,表明心志,要像父亲一样、要孝顺父亲(3 分);语言流畅、情感真挚(1 分)
【答案】 
(1)拗
(2)动作  运用比喻,更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老父亲动作之敏捷,努力为维护儿子的骄傲而异常敏感、紧张的心情,体现了父亲无私、伟大的爱。
(3)①无奈  ②气恼    ③老人认真清洗搅拌机    ④感动
(4)环境  说明了工地的环境状况,为下文在工地旁边小学读书的儿子下课来看老人,他能根据下课铃做好准备、弄干净衣服作铺垫,衬托出老人伟大、细腻的父爱。
(5)D(3 分)A(1 分)
(6)对父亲背影的描写(2 分);对父亲的钦佩、赞美、崇拜,表明心志,要像父亲一样、要孝顺父亲(3 分);语言流畅、情感真挚(1 分)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11 分)

五猖会
①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 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②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花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嘟嘟”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③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 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 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 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 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④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 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 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⑤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⑥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⑦“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⑧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⑨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 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⑩“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⑪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⑫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⑬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⑭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⑮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⑯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⑰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⑱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⑲“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⑳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㉑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㉒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㉓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文章题目是“五猖会”,作者却用了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为什么? (3 分)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4 分)
①“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②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3)《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作品涉及鲁迅关于儿童教育的观点,至今仍有借鉴价值。请你在《五猖会》《阿长与<< span="">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中选一篇谈谈你的感悟。(4分)

【答案】(1)五猖会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渴望和欢乐,对他来讲如同长大的节日。作者用将近一半的篇幅来谈迎神赛会,在于渲染赛会的盛大,热闹,突出赛会对孩子的吸引力。
(2)①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我”背书的痛苦无奈。或者运用“读”“记”等词语,表达了“我” 背书时的痛苦无奈。②运用一系列动作描写,细腻的刻画了工人们兴奋喜悦的心情,与我感到“没有什么大意思”形成对比。
(3)示例一: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盛大的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却因为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感到扫兴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与隔膜,指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示例二:文章对自己从“笑着跳着”到感觉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的心情变化写的很细致,蕴含着对封建教育不动声色的批判。我们也从文中看到,作者对其父亲没有一句谴责之词,只是流露出对长辈不能理解一位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于困惑。 

【课堂检测】
1.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20分)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 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 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概括文章第③④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30 字,2 分)

(2)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3分)

(3)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4分)

(4)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7 分)
①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加点词,4 分)

②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3 分)

(5)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4分)


【答案】(1)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
(2)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3)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4)①“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
“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5)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卑微的母亲,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她们都是靠辛勤劳动维持生计、抚育儿女的母亲,因而她们又是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2、阅读下面的文章,解答下列题目。
笛声悠扬(10 分)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 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 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 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 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根据提示依次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另外两件事。(2 分)
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
②                                              。
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
④                                              。
(2)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3)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2 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4)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 分)

【答案】(1)②女儿五年级时,我左腿残疾又没技术,当了环卫工。因为同学的嘲笑,女儿恨我没出息,开始讨厌我吹笛。④女儿的儿子初一时,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的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我并道歉。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把父亲清脆悠扬的笛声比作小河流水,正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笛声的美妙,同时通过大人们和孩子们的动作和神态,侧面烘托出父亲吹笛时营造出的美妙意境,与下文女儿因同学的嘲笑不再喜欢父亲吹笛形成对比。
(3)女儿的心理:为父亲的疼爱和宽容而感动,为当年自己的虚荣和冒失而愧疚,为父母的艰辛而感到酸楚。父亲的心理:为女儿能领悟到做父母的艰辛、为女儿的孝顺和女儿的释怀而欣慰,为老伴给女儿坦白当年腿残疾一事而略感不好意思。
(4)交代了父亲腿残疾的原因,解开了前文的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父亲吹笛时,母亲陶醉的神态格外柔美,使得文章首尾呼应,通过母亲的言行,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宽容,使文章主题更丰厚。
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小题(15 分)
挂在墙上的风筝
①刚交新春,寒气未尽,风筝却迫不及待地飞上了晴空。原野上时不时地扬起孩子们的笑声。风筝,令人不无眷顾地记起那早已逝去的童年,可现在,我心中被它牵出的却是缕缕失落和愧悔。 
②孩子刚进入初中二年级,老师家访时告诫我:这是孩子成绩转变的关键的年级,关系到将来升学,家长必须如何如何。我和妻当然坚决照办,可学期完结,成效甚微。我很生气,也十分着急,立即对孩子约法三章:寒假不准玩,晚上不准看电视,下学期每科必须上 85 分。在我的责令下,孩子噙着泪水订出了学习计划。 
③除夕,我和妻忙着准备过年,无暇过问孩子的功课。不知什么时候,他乘我们不备悄悄溜出户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了。
④一会儿,他从外面蹦蹦跳跳地跑回家来,手里高高擎着一只色彩鲜艳的风筝。“爸爸,妈妈,你们看哪,多漂亮的蝴蝶!”孩子一脸得意忘形的神态。一见之下,我气往上冲,抢步上前,一把夺过风筝,就要撕个粉碎。孩子从未见我发这么大的火,半是惊吓,半是疼惜自己的风筝,“哇”地一声嚎啕大哭起来。妻心软了,赶忙夺下风筝,连连哄孩子道:“别哭!别哭!妈替你把风筝挂在墙上,以后再放吧。”孩子也一边拭泪一边走进卧室拿起书本。以后,他竟没再看风筝一眼,也没提起放风筝的事。我很欣赏孩子的自制力,妻也向我夸孩子有志气。
⑤从此,我对孩子的学习盯得更紧了。一天,照惯例检查孩子作业,看到整整齐齐的书写,老师划上的道道红勾,我喜不自胜,连忙递给妻看。我俩对视一眼,会心地笑了,感到无限欣慰。看完数理化作业,再拿起作文本。突然,一则标题引起我的注意——“咦?《挂在墙上的童年》!童年能挂上墙么?不通!题目就不通,拿腔捏调的!怎么,还给了九十分?”
⑥妻见我大惊小怪,忙放下手里的针线凑过来一起看。随着视线扫描,看着看着,我的心渐渐抽紧。倏地,一滴热乎乎的东西滴落在我的手上,妻哭了。从她的泪眼里,我分明觉察到几丝怨艾和谴责。 
⑦孩子在作文中记叙了买风筝的那段往事。他并没有责怪自己的父亲,相反,还很理解做父母的一片苦心;负担过重,这是现实;竞争激烈,这更是现实!因此,他说:“户外的春天不是我的,天上的风筝没有我的,只能将自己的童年永远永远挂在墙上!”然而,在作文的结尾处,他仍旧忍不住发出了成年人的叹息:“唉,别了,我的童年!但愿比我年纪更小的千千万万弟弟妹妹们,不再将童年挂在墙上。”
⑧此时,我不由眼前叠印出孩子苍白瘦削的面容,失神困倦的眼睛。他的早熟分明留下了被摧折的印痕!在此之前,我怎么一点也未察觉呢?无限愧悔,百感交集,我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⑨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因家境贫寒想买风筝而不可能;眼下,孩子买到风筝却又不能放!这是怎样的错位和失调啊! 
⑩更使我不安的是,这之后,无论我暗示或直接动员,孩子都不愿放风筝。他的兴趣似乎完全变了, 变为全身心倾注在对前途的拼搏和追求上。他成熟了?还是成熟得太早了?
⑪“难道剥夺孩子童年的只是我这做父亲的吗?”在深自愧悔中,我试图从情感的罗网中解脱出来, 但愈是挣扎,愈感惶惑。我想,象我一样陷入惶惑中的父亲们,能以这样的理由安然自释么?
⑫唉!孩子的童年被我挂在了墙上,而我的中年又被挂在什么地方呢?一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我抬起头来,无限惆怅地望着蓝天上的风筝……
(1)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作用是                                     
                                                          。(3 分)
(2)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体现了儿子                        心理,在文中的作用是                                                           (4 分)
(3)第⑨段中画线句“这是怎样的错位和失调啊!”“错位和失调”是指                               
                                                                         (2 分)
(4)文章结尾一段有何深刻含义?(3 分)
                                                                                       
                                                                                     
(5)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第④段中“一脸得意忘形”写出了孩子因为做了一件高兴的事情而快乐的心情。
B.孩子不愿再放风筝是因为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C.从全文看,我很庆幸儿子早熟懂事,有自制力。
D.儿子作文中希望“弟弟妹妹们” “不再将童年挂在墙上”,是希望其他的孩子有快乐的童年。
【答案】 
(1)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筝在天上飞舞时的景象,为后文我儿子偷偷跑出去买风筝做铺垫。
(2)动作 快乐而自豪   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巨大快乐,也为后文我撕风筝和儿子写作业作铺垫。(3)这种现象是不该发生的令人遗憾的。
(4)写出了我因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而自责、懊悔,但同时又深感无奈的心情。
(5) C
 

TAG标签:人物
再来一篇
上一篇:高考英语读后续写外貌描写语料库汇总下一篇:给孩子仿写借鉴的100个描写外貌的佳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