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作者而言,如何描写人物外貌,从而突出人物的特点和个性,是写作之中的重中之重。
很多作者都会为人物的外貌描写而头疼,因为外貌描写不是说用了几个关于外貌的成语,或是写作人物的胖瘦、高矮就能把人物形像突出来的,有时候写了很多,还是觉得人物的形象和特点不够突出,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谈一谈掌握人物外貌描写的技巧,从而突出人物特点。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外貌描写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人物外貌涵盖了容貌(如五官形态、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等)、衣着(穿着风格、服饰特点)和表情(喜、怒、哀、乐所呈现出的神情)。但请注意,在描写的时候,切勿追求面面俱到,许多新人写手在主要人物出场的时候,细致到交代了人物的五官、穿着颜色及品牌,结果却让读者对人物面貌依然模糊。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外貌描写的时机。
写外貌也是需要时机的,时机不对,写出来就会显得很平。
写作营知识库,助力写作,用知识库大脑总结写作问题更专业
我们在小说开头,人物出场时,往往会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以便让读者迅速对该人物形成初步印象,便于脑补人物形象。不过,由于小说人物众多,我们不可能对每个人物都进行细致的外貌刻画,那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应重点突出主要人物。
例如,在描写一个热闹集市场景时,对于众多围观群众,无需逐一描绘其长相穿着,而对于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则可多着笔墨。但也不要过多,要学会藏,并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下,将人物的特点慢慢地展现出来。
第二: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下出现时,要注意使外貌与情境相互融合映衬。
比如,人物在心情不好时,正常情况下会疏于打扮,也不会去在意衣着,那么这时候TA在皱眉时,眉毛时怎样的,噘嘴时,嘴形是怎样的,或是TA站在风中,整个气质是怎样的,便可以趁此情境下将人物独有气质描写出来,从而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换言之,如果一个少女每次出场时,都重复 “长发飘飘”这样的描写,就会显得多余。
第三:在想象中描写人物的外貌。
当小说中的人物回忆起某个熟悉的人时,往往会顺带描述那个人的外貌,这种描写能增添故事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
第四:抓住典型外貌特征。
传统小说在这方面表现得极为明显,在创作时,我们不妨借鉴一下。
例如,《骆驼祥子》中对祥子的描写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 —— 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通过突出祥子高大且带有天真淘气劲儿的特点,让读者对其形象有了一个较深的印象。
第五:少用形容词堆砌,要注重细节描写。
很多新手作者在描写外貌,尤其是描写美女帅哥时,习惯用大量形容词去堆砌,其实这样是没有用的,反而会显得刻板。
相反,一个精妙的细节设计,效果会更佳。
比如,描写一个专注绘画的女孩,“她的眼睛紧紧盯着画布,手中的画笔轻轻移动,额前一缕头发垂落下来,她却浑然不觉,偶尔会用牙齿轻轻咬住下唇,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
大家发现了没有,这里没有具体写女孩长什么,但通过对女孩专注的眼神、不经意的小动作等细节描写,反而使她生动了起来。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第六:要注意描写顺序。
在描写外貌时,可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先写人物的头发、额头,再到眼睛、鼻子、嘴巴,最后写身材、衣着等。
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先描述人物的整体形象,再聚焦到某个具有特色的局部。比如“她身材高挑,一袭白色连衣裙随风飘动。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柔顺地披在肩上,白皙的脸庞上,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高挺的鼻梁下,是一张微微上扬的嘴角,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
第六: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夸张等各类修辞手法,让外貌描写生动起来。比如“他的眼睛像深邃的湖泊,仿佛藏着无数故事。” 运用比喻手法,将眼睛比作湖泊,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眼神的深邃。
又如“他胖得像小山一样,走起路来地面都仿佛在震动。”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人物的肥胖。但要想巧妙运用修辞,需要作者自身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并善于感知日常生活。
第七:符合人物设定的性格背景。
外貌描写最好与人物的性格背景相契合。
一个性格豪爽的人,穿着可能比较随意大气;而一个心思细腻、内向的人,穿着或许会更整洁低调。
例如,《红楼梦》中王熙凤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样的外貌描写,充分展现出王熙凤精明能干、泼辣强势的性格特点。
把外貌跟性格结合起来描写,无疑是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