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网描写人物外貌内容页

人物描写要“切中”文章的人称

2020-09-15 08:48:37 描写外貌

人物描写要“切中”文章的人称

     通常的记叙文按照人称来分,应该是只有第一人称记叙文和第三人称记叙文。在写作训练时,一定要把这一概念与文章的中的人称区分开来,文章中的人称通常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叙述三种。

要使得文章中的人物描写生动鲜活,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安排合情、合理、合规,就必须关注文章的人称问题,先弄清楚自己所写的文章是第几人称,然后才能决定人物描写的四个具体要素的使用。

平常,有些同学写的文章读起来总觉得有些“梗塞”的问题,除了语言组织、词语应用、情节不连贯、缺失场面、环境描写等的问题之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人物描写不合人之常情、不合乎人之常理、不合乎生活常规,最常见的是人物描写要素的混用。

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场景(场面和环境)中的,人物的音容笑貌和言行举止就应该与具体场景相对应,不可能也不允许有超场景的表现,因此,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就应该考虑实际情况正常人物的反应。对于这一问题,同学们基本上都忽视了,人物描写的乱象时有发生。文章写不精彩也就不足为奇了。

    下面通过同学们所写的生活糗事的详细分析,来了解不同人称的文章中,人物描写要素的使用。

例一:

    《第一次学游泳》片断

站在水池边,我先双手举起来,做个很帅的动作朝大家挥手致意。谁知起跳时,脚下一滑,整个人像一块门板似的,平着砸了下去,只听“砰”的一声,我的肚子被水面拍得青疼,钻进水中,我头晕眼花,等我浮出水面的时候,看见站在岸边的小伙伴们个个捧腹大笑,而我的脸却成了一个苦瓜,尴尬得没脸见人。

小知识:

片断是指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完成的画面或者镜头。片断可以有好几段,也可以只有一段。也可以指生活的一段经历。

片段是指完整的段落,是指相对情节完整的一段话。

小片断初看很精彩,但如果设身处地的细细一分析,发现问题不小。

本片断很显然是第一人称文章形式,在分析这个片段中小作者使用的具体描写之前,必须先弄清楚第一人称文章中人物描写与人称之间的关系。

对于第一人称的作文,对“我”的描写和刻画只能抓住心理活动和适当的语言来进行描写,对于“我”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就得要慎重使用,在不同情形下,就要转化感觉来体现,如:脸发烫;脸绷得更紧了;腿发软;腿很沉,像灌了铅似的;我是没法看到我的神态和具体做的动作的。对于“我”之外的其他人一般情况只能抓住神态、语言和动作进行描写,至于他人的心理活动,除了特殊情景下,一般“我”是无法知晓他人的心里想法,自然就不可以描写心理活动了。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小作者写的这个片段,看看人物描写有什么具体的问题:

点拨:先不论描写是否适当,单从小作者写作的意识上来讲,小作者对“我”的描写还是比较具体的,这值得鼓励。但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而言,对其中反应出问题必须要指出。

先看题目《第一次学游泳》,这是一个很常规性的作文题,它是“第一次......”题目类型的代表。作为第一次学游泳,站在水池边,正常人物会有何反应呢?这个真不难想,肯定是人物现有“心理活动”啊,其次就应该是神态、心理活动在“我”肢体上的感觉反应了。

从全片段来看,作者丢来了人物在这样场景下的真实反应,而是用了“挥手致意”“脚下一滑”“平着砸”等很多词句来描写“我”的动作。这显然就不合情、不合理、不合规了。由于描写使用的不当,全片断给读者的感觉是小作者只是在自己口头讲述,现场感不强,很难在读者脑海里形成清晰的场景画面。

在“我”站在水池边跳水之前,对于“我”的描写除了动作描写,应该先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当时心里是如何想的呢?当“脚下一滑”时,有何心理活动呢?至于像什么似的怎么砸下去的,显然是“他人”眼里看到的,自己这样写自己,显得有点不合情理。再说了,不管是第一次学还是游泳的老手,站在水池边,当脚底下一滑时,是否能像门板一样砸下去呢?这样的可能性不大。当砸到水面上时,被拍得“青疼”明显也不合情理了,此时自己应该感觉到怎么样的疼?不可能看到自己肚子发青。浮出水面后,应先是写自己的感觉,而后写场面,即周围人的反应,小作者似乎是人物要素选择和情节的先后顺序都乱了。最后一句“而我的脸却成了一个苦瓜,尴尬得没脸见人”明显有悖于人称描写的要求,“苦瓜”是一种神情,自己能看见?此时应该刻画的还是心理活动。

例二:

《最倒霉的一天》片断

    当我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时,忽然一把阴森森的尺子“呼”地架在了我的脖子上,令人防不胜防。我还没来得及多想,就使出了我的绝世神功——“铁屁功”,配上我从电视上学来的“擒拿手”,想“谋杀”我的“歹徒”立马被我制服了!我大声喝道:“你想用尺子‘干掉’我,你可真是‘痴心妄想”啊!回去再修炼修炼……”还未等我说完,那“歹徒”打断了我的话:“我不就是和你玩玩嘛!”我一转身,发现他乃杨家将之后代杨忠伟是也。“闹着玩也不行!”我勃然大怒,喝道:“你不知道吗?脖子上面有大动脉啊!如果被割破了,马上就会血流成河的!”

点拨:本片段虽然小作者抓住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杨忠伟“暗算”我的情节,但细品味,感觉仍有点别扭,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口头叙述太明显;二是描写的应用不准确,尤其是人物动态描写要素选用不当。

“当......时”明显是口头叙述的句式,应该改掉这一句式,如:我刚走进教室。仔细品读修改前后的句子,明显不同。接下来写的应该是自己看到的或者感觉到的,接着再写心理活动,这是人物本能正常反应,可作者用了句“忽然一把阴森森的尺子“呼”地架在了我的脖子上,令人防不胜防”做了概括性的描述,是作者通过自己的口告诉我们的,而并非是描写。“阴森森”、“令人防不胜防”应该是自己的心理活动描写。这句话中,还有个问题,“我”是怎么知道架在脖子上的是尺子里?故事的写作就应该呈现情节的原始状态。虽然是瞬间发生的几个动作,但要写出来,就必须要考虑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文章才会精彩。“我还没来得及多想”是想了还是没有想呢?对“我”来说,要对付别人,肯定是先要想,再结合后面的情节,都是写自己“出招”,很显然这样写“我”就不对了。如果是“我还没来得及多想,他已直冲了过来......”就合情理了。本片断主要以“我”为中心人物来写,作为第一人称的文章,似乎“我”的话多了点,但如果把此片断改为第三人称,其中的“我”换为“张三”等,就合情合理多了。

虽然本片断存在不少描写上不合情理的地方,但小作者的文字功底还是令人折服,语言很生活化,非常幽默。如果在写作时能主要到人物描写要素的正确使用,更使文章锦上添花。

例三:

《老师火了》片断

老师一脸严肃,怒目而视。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停止了流动,我心里紧张极了,心都要蹦出嗓子眼了。我用余光偷偷地瞄了一眼老师,顿感一股寒气,我感觉自己的脸脸不由自主地红了。

点拨:本小片断是典型的场面和环境气氛描写,片断虽短,但融合了人物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和环境气氛的描写。如果能再关注一下周围的其他人或者场面,片断会更精彩。本片断描写中也暴露出了同学们平时描写中容易犯的错误,“我感觉自己的脸脸不由自主地红了”,脸红还能感觉出来?“我”不可能拿个镜子照啊!再说了,这紧张不一定是脸红啊,应该写出心理活动传递到脸上的感觉,如脸发烫、脸绷得很紧等。想这样不符合情理的描写一定要注意,往往细节决定了文章写作的成败。

例四:

《母爱》片断

天刚蒙蒙亮,我还沉浸在睡梦中,妈妈已经开始在厨房里忙活起来了。为了让我吃上可口的早餐,从一年级开始,妈妈每天都这样......

点拨:《母爱》是个很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几乎每个孩子都要写这个话题的作文,谁也不可能回避。可是,写作教学的实践证明,孩子们写这类作文真的很难,真要写出几件令人感动的母爱事件很难,为什么爸爸妈妈甚至老师等都成了孩子们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呢?从写作的角度而言,同学们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一写起人来,就想找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每个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发生。既然这样,我们就要找人物身上闪光的小事件。能把一件小事情做几次容易,但坚持做几年甚至十多年,困怕不容易,这就是爱的力量。在具体写作时,对于这样的小事情,要放到特殊的情形下来写,才能凸显小事的意义。

本片断描写中有个不合情理的问题,你都“沉浸在睡梦中”,怎么能知道妈妈“开始在厨房里忙活起来了”?有些同学还写妈妈具体在做什么,怎么做。这样写,不就是明显在编瞎话吗?那么怎样合情合理合规地体现情节的真实性呢?就要想办法为了知晓妈妈劳作提供一个合情理的渠道。

像此片断中这样不合情理的写作现象经常发生,同学们真不可掉以轻心。也许有老师会说,这样要求是不是对低年级同学高了,这里须明确的说明,这不是高不高的问题,而是正确与错误的问题,在孩子们刚开始学习作文时,一定要传递给他们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其实,这些问题并不难,只是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问题。

知识总结:

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四个描写与不同人称的文章有何关系呢?现总结如下表:

 说明:

1、神态

     在第一人称的文章中,对于“我”,不可以描写神态,一般情况外界环境对“我”影响显露的表情通常转化为脸部特殊的“感觉”写出来。对于其他人,根据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可以直接描写其神态。

2、语言

    在第一人称文章中,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笔墨描写除“我”之外的其他人物的语言,但对于“我”的语言描写,要恰到好处为止,要注意语言的份量,不能太多,否则言多必失。在这一点上,很多同学总是犯错误,写起文章来,人物除了会说话,其他的都不描写了,文章成了干巴巴地,枯燥无味的对话。

3、动作

    在第一人称文章中,对于“我”的动作,不可以随意进行描写,否则就会显得很别扭。一般而言,动作应该是眼睛所见,“我”不可能看到“我”的动作。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自己“动作”的真实感觉写出来就可以了,通俗地说就是将动作转换为“我”的“感觉”描写。对于其他人,描写不受限制。

4、心理活动

    在第一人称文章中,“我”的心理活动要做重点刻画。但要注意,对于除“我”之外的其他人通常情况不可以进行心理活动描写。他人的心思我们是没法猜得到。但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写其他人心理活动。如:我手上拿着一颗大金帅苹果,他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舌头不停地舔着嘴唇,很想一把夺过去咬上一口。

    人物要素的使用是记叙文写作的难点,要掌握这一技巧,必须要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学习精神,不断练习,不断思考。每次写作时,能养成设身处地地将人物放到生活真实环境中“塑造”的习惯,一定会掌握这些技巧。

TAG标签:人物
再来一篇
上一篇:小说写作素材:群众人群的描写下一篇:小学作文素材:100个描写外貌的佳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