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网描写情感心情内容页

穿插心理描写与文章转化

2020-05-19 08:16:38 心情

穿插心理描写与文章转化

编者按:中考复习阶段,很多老师习惯于拼命死做题,一套一套模拟卷做下去,然后所谓的讲评就是对答案,这样的复习是无效的。不信,拿到中考卷,打开一看,这两个月的活白干了!中考提分的最关键最具有升值空间的部分,是作文。今天在这里分享自己的一次作文训练课。

学情分析

学生能把心理类的作文写完整,但是对于在叙事过程中,有机穿插心理描写,从而使得文章内容丰富,提档升级,这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训练目标:

对储备材料进行加工,使“心理描写”更为丰富,以契合文题。

训练形式:

1.教师选择学生的一篇习作,全班共同完成此篇的心理穿插描写;

2.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题目,对自己的储备材料进行心理穿插描写。

训练过程:

活动一:出示十个作文题:

……我的最爱;心里美滋滋;你在我心里;激情在心中点燃;温暖的时刻;为了心中的……;我在……中得到快乐;一个让我……的日子(如“自豪”、“悲伤”、“感动”、“振奋”、“懊悔”);亲人给了我……(如“力量”、“支持”、“鼓励”、“安慰”);抉择;我依然会……;我终于……

(1)读题,发现均与“心理”有关;

(2)提炼心理类作文题的命题规律:直接有“心”;关键词包含“内心感受”;副词体现“心路历程”。

活动二:每个学生在以上题目中选择一个作文题,在自己储备的素材库中选择适合的材料,围绕“契合文题”简要交流。

活动三:现场选一位学生的一个材料为例,讨论如何穿插心理描写。

预设:(1)开头、结尾扣题的心理描写;(2)围绕题目在行文中多次穿插“心理”。

根据学生现场穿插心理的写作活动,教师引导总结:丰富“心理”的三个方法——内心独白、表达感受、环境衬托。

 活动四:学生在十个心理类作文题目中再选一个题目,用自己的储备材料,结合题目要求,现场穿插心理描写。教师检查逐一过关。(原创:徐杰,摘自:杰哥的精致语文20200509)

附下水作文:

抉择

2004年暑假,我带领学校语文组老师前往杭州,观摩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

七月的杭州,烈日炎炎,体育馆内空调效果也不好,2000多人挤在看台上,闷得透不过气来。也许是因为有关省在选拔参赛选手的时候,过多的考虑了人际关系的缘故吧,第二天上午三堂课听下来,居然就没有一节上档次的课!现场议论纷纷,不少听课老师中途离场以示抗议。我想,也许第四节课会有好转,反正已经来了,就再忍忍吧。

然而,第四节课还要糟糕,教学设计乏善可陈,教师在课堂上居然都不能很好地运用教学语言来组织课堂活动。我们学校为这次观摩预算投入两万余元,听这样的课不是太亏了吗?我是不是应该要向会务组讨个说法呢?我问自己。

转过头看看四周的与会老师,有的拿着会务资料当扇子扇着风,有的自己再读带来的书,有的在玩手机,似乎对花钱听这样糟糕的课已经认命了。别人都认了,我要是起来造反,会有人附和么?如果仅仅就我们学校十几位老师去抗议,有用么?想到这里,我又有了几分的迟疑。

右手边一位老师,跟我聊天,他来自于青海,从青海到杭州,路上花了两天一夜的时间,临行时,他们校长特别吩咐,要购买上课的光盘带回去,组织全校老师学习。“这样的课,还不如我们地区的评优课呢,光盘买回去,不是误导老师吗?”他问我,又像是问他自己。

是的,大家都是奔着学习,甚至是朝圣一般的心,来到杭州观摩课堂大赛的,如果课堂的质量太差,不但对不起大家的捧场,而且会误导年轻教师,更有甚者,会助长学术领域的不正之风呢!如果我带头抗议,一定会有不少支持者。

如何抗议?退还会务费不现实,抗议选手选拔程序没用的,请专家介入磨课?似乎又有失比赛的公平。我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来。

“我们是不是可以要求会议主办方增加一节专家示范课呢?”我的同事李老师轻轻对我说。

对呀。对呀,做减法不行,做加法总是应该可以商量的。想到这里,我扯下一张纸,准备给会务组写个意见信。刚写了个开头,又迟疑起来了,我一个普通教师,一个微不足道的与会者,这一纸意见书,顶用么?

必须制造一点轰动的效应,在大会上振臂一呼才行,从而给会务组施加压力。可是我还从来没有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下做过这样的事呢。想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心跳突然加快,脸上的汗似乎更多地流淌了。

距离下课还有几分钟,再不拿定主意,散场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于是,我离开座位,往第一排专家席位去。不怕,不怕,要相信正义的力量。一路上,我不断给自己打气。

在最后一位老师讲课结束,我就冲到台上,抢过麦克风,表达了我的抗议,并且向组委会提出了要求,增加专家示范课来补偿老师们的损失。

全场掌声雷动!那闷热,也似乎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会后,当时的全国中语会会长张定远先生专门找到我,非但没有批评我的莽撞,而且还表扬了我,说我这种顶真的态度,将利于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走得更远。尤其令人高兴的是,组委会还真的接受了我的建议,增加了一个专家的报告,也因为这个报告,我认识了余映潮先生。

十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04年杭州的那次抉择,总会在心里为自己鼓掌,因为从那以后,面对需要说“不”的时候,我总会具有足够的勇气。

一个让我自豪的日子

2004年暑假,我带领学校语文组老师前往杭州,观摩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

七月,正式最热的时节,会场空调不给力,闷热难耐。

也许是因为有关省在选拔参赛选手的时候,过多的考虑了人际关系的缘故吧,第二天上午三堂课听下来,居然就没有一节上档次的课!现场议论纷纷,不少听课老师中途离场以示抗议。

我们学校为这次观摩预算投入两万余元,听这样的课不是太亏了吗?我们应该要向会务组讨个说法!一个念头在心底蹦出。

转过头看看四周的与会老师,有的拿着会务资料当扇子扇着风,有的自己再读带来的书,有的在玩手机,似乎对花钱听这样糟糕的课已经认命了。别人都认了,我要是起来造反,会有人附和么?想到这里,我又有了几分的迟疑。

右手边一位老师,跟我聊天,他来自于青海,从青海到杭州,路上花了两天一夜的时间,临行时,他们校长特别吩咐,要购买上课的光盘带回去,组织全校老师学习。这样的课,还要制作成光盘,不是贻害更广么?不行,我一定要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我暗暗给自己打气。如果我带头抗议,也许会有不少同道者支持我呢。

如何抗议呢?退还会务费不现实,抗议选手选拔程序没用的,请专家介入磨课?似乎又有失比赛的公平。

“我们是不是可以要求会议主办方增加一节专家示范课?”我的同事李老师提醒我。

对呀。对呀,做减法不行,做加法总是应该可以商量的。想到这里,我扯下一张纸,准备给会务组写个意见信。刚写了个开头,又迟疑起来了,我一个普通教师,一个微不足道的与会者,这一纸意见书,顶用么?

必须制造一点轰动的效应,在大会上振臂一呼才行,从而给会务组施加压力。可我还从来没有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下做过这样“造反”的事呢。想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心跳突然加快,脸上的汗似乎更多地流淌了。

距离下课还有几分钟,再不拿定主意,散场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在最后一刻,我离开座位,往第一排专家席位去。不怕,不怕,要相信正义的力量。一路上,我不断给自己打气。

在最后一位老师讲课结束,我冲到台上,抢过麦克风,表达了我的抗议,并且向组委会提出了要求,增加专家示范课来补偿老师们的损失。

全场掌声雷动!那闷热,也似乎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会后,当时的全国中语会会长张定远先生专门找到我,非但没有批评我的莽撞,而且还表扬了我,说我这种顶真的态度,将利于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走得更远。尤其令人高兴的是,组委会还真的接受了我的建议,增加了一个专家的报告,也因为这个报告,我认识了余映潮先生。

十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04年杭州的那次“造反”,总会在心里为自己骄傲,因为在那一天,我不但战胜了自己内心的犹豫徘徊,做对了一件事;而且从那以后,面对需要说“不”的时候,我总会具有足够的勇气。

TAG标签:心理
再来一篇
上一篇:十首描写饮酒的古诗词,道不尽的沧桑,最后一首脍炙人口下一篇:如何把人物心情、神态描写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