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网描写情感心情内容页

字字珠玑的对话描写

2020-04-29 08:42:29 心情

字字珠玑的对话描写

陈林森

我在广泛阅读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寻找“线索”。如果某一天发现哪位作家的描写非常精彩,就会顺藤摸瓜地进一步搜索他(她)的更多作品,这样就会优化我的阅读面,使我与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家发生联系,从而浏览越来越多的当代优秀文学作品。我常以《小说选刊》《散文选刊》为“起点”,从这里出发,以作家为线索,去发现更多的好作品,去仰视和遨游当代文学无限广袤的璀璨星空。不知为什么,优秀女作家更容易发现,张惠雯、徐奕琳、周晓枫等都是近年认识的;当然优秀的男作家也不会缺席,最近就新发现了一位优秀的作家陈武(不只是看名字,也搜索了资料),在《小说选刊》2015年第8期读到他的中篇《吴小丽一周的琐屑生活》(首发《湖南文学》2015年第7期),感觉小说中的描写非常精彩,阅读时有“雨天梦高唐,雪夜读jin书”的快感。

这篇小说的情节不算复杂。主人公吴小丽是一位被誉为“才女”的小学教师,勤勉好学,真诚努力,虽有几分姿色,但并不轻佻,即使黄局对她有“勾引”,还承诺解决她工作调动和事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但她一直在纠结,决不轻易迈出关键的一步。所谓“琐屑生活”,指的就是吴小丽在一周之内(小说从周一到周日分为7节)为了家庭和个人的未来而努力打拼的故事。按照故事的逻辑,特别是在大朱老师利用与孔局的关系顺利调动工作的刺激和诱惑下,很难保证吴小丽不会在一周以后便步大朱的后尘,去达到个人的目的。然而随着周末的到来,她的“贵人”黄新被双规,她的丈夫背叛了自己,吴小丽的家庭和未来全部塌陷了。小说的叙事看似散漫,实则有精心的布局,读到最后,很难让读者不为吴小丽的命运而深感惋惜。小说大量的篇幅用在吴小丽的内心冲突和心理活动上,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也都非常出色。

这里摘录一段对话描写进行鉴赏云尔。

门口一暗,大朱老师进来了。大朱老师是个大块头,办公室顿时小起来。她进来就夸张地说:“在门口马路上就听到你们喳喳喳的,什么美事啊?噢啊,小猪猪穿新裙子啦,好看好看,转过身我看看,唔,腰是腰,屁股是屁股,真好看。我要是穿啊,没有腰,也没有屁股,全是肚子了。丽,你也能穿的。”(陈武《吴小丽一周的琐屑生活》,《湖南文学》2015年第7期)

这段对话真的是字字珠玑,耐人寻味!这是大朱老师第一次出场,就先声夺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朱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而是陪衬吴小丽的次要人物。作者用她的“城府”衬托吴小丽的真诚,用她的与领导玩“暧昧”来实现调动的目的来衬托吴小丽的知耻之心。但就是这样的配角,小说也写得如此生动鲜活,丰满立体。

对话凸显人物的性格,她大大咧咧,目光敏锐,八面玲珑,热情有余,善于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能够驾驭场面。在大朱出场之前,小朱和吴小丽已经在早读之前来到办公室,由小朱挑起,她们在议论小朱身上穿的新买的连衣裙,重点是议论裙子的价钱,虽然只有两个人,但议论还算热烈。大朱甫一出场,就占据了主动,既借自嘲来恭维身穿连衣裙也最年轻的小朱,也不冷落没穿新衣服的吴小丽。更重要的是表现大朱的心机和城府。

对话除了显示人物性格,还渲染了热闹的气氛(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符合人际关系(她们仨是要好的同事,“好姐妹”的关系),并且有更多的内涵。它间接地体现了三个女人不同的形体特征,和小说其他地方对三个女性的外貌描写互相呼应。大朱是个“大块头”自不用说,声音未到,影子先行,“门口一暗”的细节,侧面描写了大朱的体量大,一般办公室的门面小,又衬托了另两个女教师的身体特点,可谓“一石三鸟”。在对话中,还表现了人物的动作(“转过身来我看看”),有点像戏剧中的台词。大朱一开口时的“夸张”口吻,“小猪猪”“丽”这样的昵称,则烘托了三个女人平时关系的热络(她们“最要好”,三人是“好姐妹”的关系,她们在一起总是“快乐得像孩子般”)。而她们这种熟络的关系,又为后面大朱通过与孔局长的“S情”从郊区的小学直接借调到教育局教研室却讳莫如深,不与吴小丽、小朱通气的表现形成了对比,为表现大朱的城府很深,甚至“重色轻友”提供了铺垫。

这段人物对话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任何描写都要与上下文的描写互相呼应,互相映衬。在上文,吴小丽对小朱的赞美,用的词是“漂亮”,大朱则开口就是“好看好看”“真好看”,则反映了吴小丽的优雅、矜持和大朱的粗俗、豪放。对话中的语气词和感叹词的运用,富有生活气息,也渲染了“叽叽喳喳”的现场气氛。

这使我联想到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的文笔,他在《红颜知己》一书中写到方太,有这样一段话:

有一次在饭局中,友人介绍我们认识,我向她说:“还是不适合用太深颜色的指甲油。”

方太即刻会意,也知道我看她的节目看得仔细,后来请过我上她的节目。

这段话的上下文就配合得相当不错,它不是就事论事地叙述方太后来改变指甲油的颜色(那就肤浅了),更没有表现方太因蔡澜的“批评性意见”而生气,倒是说方太从蔡澜的善意的劝告中了解到蔡澜对她的节目的关注,从而加深了二人的关系。这不但表现了方太性格中的坚强、乐观和宽容,也呼应了文章(此单篇的题目是:“为方太新书作序”)的开头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如果每一个女人都像方太,那么天下就太平了。”正因为如此,方太才可能成为蔡澜的“红颜知己”。

这篇文章的结尾更有意思:

《方太广场》是一个有观众的现场节目,有次做完,一个八婆问:“你认识蔡澜吗?”

“认识呀。”方太回答。

“他是一个咸湿佬(好S之徒)呀!”八婆说。

方太语气冰冷:“他看人咸湿,对方要是你的话,你可得等到来世了。”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陈武的小说,也有前后呼应不够的地方,所谓“百密一疏”吧。小说在《周三》这一节写到吴小丽接到古一玄的电话:

下午临放学时,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我介绍说见过她,一是顺道来看看她,二是还为她刻了一套书法印章,人已经在校门口了。

这本来是令吴小丽很高兴的事,但由于吴小丽忘记了在哪里见过他(古一玄),想表示感谢又表现出犹疑,当她回过神来,人家已经开车走了。在人走后,吴小丽准备打电话说声谢谢,来弥补一下刚才的失礼。小说这里写道:“当她拿出手机,才又发现根本就不知道对方的手机号码。”这个描写就有点失常,既然这是手机时代,即使不是智能手机,对方刚才打了电话来(古一玄已经来到校门口,就不应是用座机打),手机里的电话记录会留下拨打电话的信息,吴小丽拨过去就是了,为什么会产生“不知道对方的手机号码”的疑问呢?是表现吴小丽的“呆傻”,还是作者的疏忽?

TAG标签:对话
再来一篇
上一篇:个性化的人物对话描写下一篇:写作指导:人物如何来描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