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名为《西江夜行》。唐代的西江,就是古郁水,向东流去。
夜晚出行,乘坐航船,沿路一片漆黑唯有天上星光作伴。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泛起思乡之情,回忆往昔美好幸福时光。
张九龄是唐代诗人中少有的高官,他一度官至宰相。后来因为惹怒李隆基,被撵出京城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是岭南人,出生在官宦世家。他从小读书刻苦,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走入仕途。
别看最终走上高位,他的官场之路相当坎坷。仕宦期间,他有好几次回乡赋闲,寻找机会等待东山再起。
诗中提到的西江已经靠近张九龄的家乡了。由于《西江夜行》的创作背景已经无法考据,只能猜测,他在京城遭受到打击,无奈之下只能千里回乡。
从长安到岭南,路途遥远。一路上该有的郁闷伤感,也消化得差不多了。到了西江,只剩下思乡之情,盼望着快点回到家乡。
漫漫长夜,家乡的亲朋还好吗?张九龄坐在船上,看着西江水,在月夜中赶路。
天地之间静谧阔远,夜色迷茫看不到远方。张九龄好像困在一团迷雾里,感觉很不踏实。
空旷肃静漆黑,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这个时候,思乡之情可以驱赶走紧张不安。
他已经无心感受环境氛围带来的暗示,一门心思想着家人。如果张九龄仕途得意,根本没有时间返乡。
如果张九龄外出公干,趁机回乡探望,他应该觉得运气很好。看他在诗中描写的景色“遥夜”、“澄潭”,他的心情“悠悠”、“切切”。
从用词就能看出来,经历挫折让他的思乡之情格外浓烈。周围静寂无声,没有外物打扰张九龄,反而加重了他的忧虑。
江水流淌清澈无浪,送张九龄平安到家。他一边说没有外物打扰,一边又说江水送行,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江水的川流不息,无风无浪,让张九龄体会到自由的感觉。这种感觉融合思乡之情打消了焦虑不安,让他变得理性起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张九龄写景,是为了让情绪转化自然发生,通过夜色行船这种相对特殊的出行方式,让他变得坚强起来。
古人出行为了安全,夜晚的时候船只往往会停泊在码头渡口。张九龄连夜出行,并不是常规的出行方式。
归家急迫,同时把心情调整平和。就像诗中写的那样,他已经离开家乡很久了,在此期间树叶由绿变黄,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春秋。
乡愁难眠,坐在船头任凭露水打湿衣服。至于尾句的鹤鸟鸣叫,似乎在暗示他已经调整好心态了。
不会让家人替他担心,他尽量保持平和状态,与家人欢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