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热五首·其一
戴复古〔宋代〕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诗人以“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起笔,将天地比作炽热的砖窑,六月的暑气如炭火烹烧,瞬间将读者拽入蒸笼般的盛夏。“田水沸如汤”的实景,让比喻有了泥土的腥热。诗人笔锋陡转,以“百谷秋自暑中结”点破天机:稻谷的丰收,恰是暑气催生的结果。而“背汗湿如泼”的农夫,正用汗水浇灌着秋日的希望。末句“安坐吾敢食”如当头棒喝,将士大夫的安闲与农人的艰辛对举,悯农之情跃然纸上。此诗妙在以酷热为镜,照见人间冷暖。其内核实际上已经由“悯农”上升到“敬农”,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
2
和蔡仲谋苦热
梅尧臣〔宋代〕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人亦畏絺綌,况乃服冠袍。
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
未知林泉间,何以异我曹。
蝇蚊更昼夜,肤体困爬搔。
四序苟迭代,会有秋气高。
梅尧臣此诗生动描绘出了酷热之景与众人苦态。开篇“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以宏大视角总写酷热笼罩,万物皆难逃脱其影响,奠定全诗基调。
随后细致刻画不同事物受热之苦:燥物似要燃起火,液态之物如欲流淌成膏;飞鸟厌弃自身羽毛,走兽嫌弃身上皮毛,人连轻薄衣物都难耐,更别说厚重的冠袍。即便身处广厦,呼风也无济于事。诗人还由己及人,想象林泉间或许也并无清凉。蝇蚊昼夜侵扰,让人浑身瘙痒难耐。
然而,诗末笔锋一转,“四序苟迭代,会有秋气高”,在无尽苦热中,诗人寄望于四季更迭,坚信秋高气爽终会来临,展现出一种在困境中仍怀希望的精神,赋予诗歌积极向上的力量。
3
剧 暑
范成大〔宋代〕
赫赫炎官张伞,啾啾赤帝骑龙。
安得雷轰九地,会令雨起千峰。
范成大的《剧暑》以奇幻想象,将酷热之景与祈雨之愿熔于一炉。首句“赫赫炎官张伞”,诗人大胆想象,把炎热的太阳比作威严的炎官撑开的巨伞,遮天蔽日,那炽热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真切感受到暑气的嚣张。“啾啾赤帝骑龙”进一步渲染,仿佛赤帝骑着龙在天空巡游,所到之处热浪滚滚,“啾啾”之声更添神秘与压抑之感。
后两句笔锋陡转,“安得雷轰九地,会令雨起千峰”,诗人由眼前的酷热联想到雷霆万钧、大雨倾盆的场景,急切地渴望雷声轰鸣震彻大地,唤来千峰间的甘霖,驱散这难耐的暑气。整首诗想象奇特,在夸张的描写中,尽显诗人对清凉世界的期盼,以及对百姓苦热的深切同情。
4
苦 热
陆游〔宋代〕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
余威向晚犹堪畏,浴罢斜阳满野红。
陆游此诗宛如一幅南宋酷暑的写实画卷,将炎威之烈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万瓦鳞鳞若火龙”,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比喻,把烈日下的屋瓦幻化成燃烧的火龙,让人瞬间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炽热。“日车不动汗珠融”,巧妙化用典故,日轮高悬似停滞,汗水刚出便消融,暑气蒸腾之态跃然纸上。
颔联直抒胸臆,表达出想逃离这酷热尘世却不得的困顿。颈联笔锋一转,写消暑之法皆成泡影,梦中寒泉难寻,团扇冰壶无功,更添无奈。尾联将苦热延续至日暮,浴后斜阳映野,天地通红,把煎熬之感推向极致。全诗以夸张手法,生动勾勒出南宋夏日酷烈难耐之景,也流露出诗人对苦热环境的无奈与感慨。
5
暑旱苦热
王令〔宋代〕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王令此诗以炽烈笔触勾勒出暑旱之苦,更以浪漫想象与现实关怀交织出士人济世情怀。“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屠”字将“热”人格化,清风无力驱暑,落日似有翅不落,尽显诗人对暑热的痛恨。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把“天”拟人化,老天漠视银河干涸,与人们惧江海枯竭形成反差,潜台词是人们更忧暑旱引发的生计难题,紧扣“苦”字,想象瑰奇。
前四句写暑旱之苦,后四句豪情顿起。昆仑积雪、蓬莱遗寒是诗人心中的清凉世界,他却言“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尽显愿与天下共患难的豪情,胸襟博大。“手提天下”等语,想象奇幻,气魄雄浑,尽显浪漫主义色彩,与诗集中其他壮志诗句风格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