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网描写场景景色内容页

在景物描写中看到“人”的活动

2024-06-26 09:09:41 景色

在景物描写中看到“人”的活动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百草园”这个乐园的回忆,是从一段景物描写开始的。我在标题里用了引号,是想强调这一段里不仅有景物描写,而且处处都有“人”的活动,文中这个活动着的小孩子在用各种方式感知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且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石井栏这么“光滑”,一定是被迅哥儿无数遍地摸出来的吧!哦,不,他在后文里说自己经常从石井栏上跳下来,是用脚蹭的吧!还好,他没有跳反了……

“高大的皂荚树”——只有仰着头看过皂荚树开花结果的小孩子才能写得出来呢!

“紫红的桑葚”——前面的菜畦“碧绿”,这里的桑葚“紫红”,颜色配得真好,鲁迅先生对美学可是很有心得呀!不信的话,可以去读一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请大家去看一下叶嘉莹先生吟诵古诗的视频,然后再来感受一下鸣蝉的“长吟”是怎样的声音,会不会像后文所写的寿老先生读书读得如醉如痴时发出的声音?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可以把这一句话跟萧红在《祖父和我》一文中所写的“蜂子”比较一下:“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萧红写的蜜蜂是动态兼静态的,有声音也有动作,“和一个小毛球似的”这个比喻把蜜蜂写得很可爱,简直是萌萌哒。而鲁迅先生的这一句,只写了黄蜂的静态,“肥胖”与“伏”相互照应,活画出蜜蜂慵懒的静态,用某个学生的话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死胖子”。我突然想起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中都会有一个被讽刺的胖子,满脸油汗的、待人刻薄的、高傲自大的……,莫非先生曾经吃过胖子的亏?我不由得哈哈一笑!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很多老师在讲这句话的时候都会关注“轻捷”和“窜”的搭配,我却更关注这叫天子好好的为啥会“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难道不是跟一个名叫“迅哥儿”的熊孩子有关吗?

这几句话里所写的好玩的东西已经令我和学生满眼羡慕了,但作者却用“不必说……也不必说……”连接,意思是说,这些天上地下好玩的就不用说了,就算只有一截泥墙根,都好玩得不得了。哎呀,有没有对后面的内容满怀期待呀?当然!

于是,作者以细腻的描写代替摄像机,唰的一下就把我们的视线从“很大的百草园”聚焦到了“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而且,还特别点明:“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为什么要聚焦呢?这其实就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只是园子里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不是园子的主体部分,这里都这么好玩,何况整个园子!

再说,孩子的眼睛总是能够发现大人发现不了的东西,哦,不,这个孩子不单用眼睛看,还用耳朵听:“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低唱”“弹琴”,多好听的声音哪!我没有听过油蛉的叫声,但是蟋蟀“蛐蛐……蛐蛐……”的声音却是我从小听到大的,蟋蟀那明亮的带有颤音的叫声,真的很像某种弦乐器的声音,用“拉琴”一词来形容蟋蟀的鸣叫是多么自然、贴切!

孩子在这里还可以探险,不,简直就是遇险:“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欸,这种长了一堆脚丫子的毒虫简直吓死人,不是吗?

不过,更多的还是好玩的虫虫:“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学生说,迅哥儿肯定玩过无数次斑蝥吧,瞧,他的动作多么熟练!

如果说前面主要是在写好玩的活物,那么接下来,一个萌萌哒的小吃货就要登场了:“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木莲的果实像“莲房”,莲房就是南方人常见的莲蓬,新鲜的莲蓬头可以拿在手里,我们可以剥出莲子当零食吃的,对吧?只有吃货,而且是南方人中的吃货,才想得到这样的比喻。比如,萧红就绝对想不到这样的比喻,因为她是北方人,她可能会这样比:“木莲有葵花一般的果实……”

而且,人家迅哥儿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吃货呢:“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不仅仅要吃,还要吃成仙,理想不可谓不远大,我们可以想见,在他“牵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的根的时候,一定怀着美好的期待和即将飞升的庄严感吧。可惜,这一切都没能实现,更糟糕的是,在大人们眼里,这个孩子就是在搞破坏,“弄坏了泥墙”的迅哥儿有没有挨打,我们不得而知,挨训可能是少不了的。

但是,即使“成仙”的愿望不能成真,小吃货的口腹之欲还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这里用“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来形容覆盆子的果实,既写其色——深红,又写其形——滚圆。“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小吃货对视觉和味觉的要求都有一定的水准,绝对是百草园里的资深吃货兼玩家。

所以,经过一句一句地品读,我们会发现,在这一段中,认为作者仅仅是在写景是不对的,他其实是在写一个既有着无穷好奇心又无忧无虑的小男孩怎样变着花样地玩,用我们现在常用的话来说,这才是与大自然的亲近。在这种纯自然状态的玩耍中,迅哥儿得到了快乐和关于动植物的各种常识,这就是鲁迅先生最初“玩中学”的阶段。

包括后面所写的“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都是进入私塾正式开始读书之前的迅哥儿在自然而快乐的状态下的学习。前者那个略显恐怖的故事是长妈妈用来吓唬小孩子“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有点像我们现在教育小孩“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使“我”开始感觉到“做人之险”(这也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常态)。后者是闰土父亲的言传身教,再加上“我”的实践,我懂得了“做事不可性急”的道理,这对于我们这些学生难道没有启发吗?人生有很多事都是毁于性急和浮躁的呀!

所以,到这里,我们似乎已经可以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写作者成长历程的文章。而成长就要到更大的世界里,遇到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事,你能想象我们永远都只待在幼儿园里玩耍吗?

所以,尽管满脸的不情愿,迅哥儿也只能被送进三味书屋去读书。而三味书屋的生活,难道真的就如有些人所解释的那样,是受束缚的、不快乐的,是作者要否定和批判的吗?

TAG标签:景物
再来一篇
上一篇:10首描写疗愈风景的古诗,一派悠然自在下一篇:描写夏天美景的精彩段落,盛夏光影,暑假让孩子摘抄晨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