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网描写场景博物馆内容页

很少有人像这样,描写人对于战争和灾难的恐惧

2022-12-28 10:04:01 博物馆

很少有人像这样,描写人对于战争和灾难的恐惧

1918年,注定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在这一年,上帝似乎把它的惩罚施予了这个世界。一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荼地进行,战场上尸横遍野;而另一边,肆虐的流感病毒,悄悄地偷袭了这些士兵和他们在战场后方的家人。

病毒不分国界,自然也不论身份。不管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无论是统治者、是官兵还是平民,都未能幸免。据统计,当时全世界的人口仅17亿,而被这次流感感染的人,几乎达到10亿左右。

在这样的形势下,战争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但是人们依然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充满着恐惧。大量的人被相继夺去生命。死神向每一个人张开了血盆之口。

就是在这一年,一个小女孩出生了。她成功地躲过了这场灾难,躲过了战争,又躲过了流感。而她的母亲,却在这场生存之战中,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她顽强地保持着战斗的姿态,竭尽全力地守护着她的家人和她即将出生的孩子。当这个故事被写下来的时候,就成为了这本小说——《名字的意义》。

01名字能有什么罪呢?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有人曾经说,一个人的名字,会成为他日后留在这世上的唯一标志。不论你信或者不信,你的名字,已经在你的潜意识里种下了你一生的轨迹。对于格尔达来说,就是如此。

“我的姓,在德语里是小鸟的意思。”那无忧无虑快乐的小鸟,却被终身套在了恐惧的牢笼里。

格尔达是一个德裔美国人,此外,她还是四个孩子的母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情感和利益的纠葛,很多德裔美国人的生存处境十分艰难。德国在战争中作恶多端。所以在美国人看来,即便是很有理性的德裔,也会出于国家情怀,站在德国那一边。而这就意味着,他们是自己的敌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些德裔身上,被安加了很多莫须有的罪名,他们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言论。而美国主流社会,为了对抗德裔的反抗情绪,更是采取了很多强制措施。
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和压抑感,笼罩着每一个德裔美国人,他们所面临的,是被种族和国家双重抛弃的悲惨境地。格尔达就是其中的代表。

格尔达的恐惧感,在一次回家的旅程中,彻底爆发了。在那列火车上,她亲眼看见几个美国人,把一个德国人扔下了火车。她没法不感到恐惧,她不知道下一次被扔下去的,会不会是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名字的意义》正是围绕着“名字”这个小小的象征词,来突出德裔美国人在当时情境下的生存困境。

在美国,你的姓名就仅仅是你的姓名。只有移民的姓名有两层含义。这一点,将她与美国人区分开了。而为了隐藏自己德裔的身份,她甚至羞于说出自己名字的意义。嘲笑、唾弃、仇恨、偏见,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让她对自己与孩子的命运,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

02内忧外困下的生存挣扎

小说一共有两条主线线索。这两条线索,共同交织成了格尔达的悲剧性格。

第一条是她背离原生家庭的经历。格尔达从小就是一个叛逆的姑娘。在她小的时候,她拒绝背诵祷词。结果在5岁那年,姐姐难产的时候,她躲在床下,怎么也念不出祷词。看着浑身是血的姐姐,她觉得是自己害了她。这种叛逆的性格,也成为了她与原生家庭之间的隔阂。她不愿听从父亲的安排,擅自决定了自己的婚事,嫁给了一个穷小子。从此背离家乡,也因此与父母变得疏离。

第二条线索,是成年后的格尔达,在成为母亲后,面临的身为德裔美国人的尴尬处境,还有战争与流感肆虐,给她和她的家人带来的生命威胁。1918年,战争焦灼的时候,她再次怀孕,即将又一次成为妈妈,而此时,她的丈夫却被列入了应征入伍的名单里。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守护自己的孩子,更不知道丈夫能不能躲过这场灾难。而与此同时,她和丈夫都感染了要命的流感。如何活下去,成为了摆在她面前的难题。

成年后的格尔达,一直生活在这种内忧外困的痛苦之中。一边是家庭疏离的痛苦,父亲疏离的背影,让她无比怀念曾经被父亲庇护的感觉;而另一边,作为一个德裔美国人,在战争与偏见面前,她疯狂地惧怕失去自己的家人。两条线索相互交织,让格尔达的命运显得更加令人绝望。

03战争与灾难下的焦虑与恐惧

《名字的意义》这本小说,是围绕着普通人对战争与灾难的恐惧和焦虑来写的。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于凯伦•休梅克家族的真实经历。她的母亲,就是那个在1918年出生的小女孩。这也意味着,她所描述的,正是百年前那段鲜活的历史背后普通人的真实侧写。

美国著名作家菲利普•罗斯评价这本书称:“休梅克写战争的焦虑,我甘拜下风。”当你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被那种恐惧与焦虑带来的沉闷的窒息感所包围,你会同样感受到,那种誓死守护家人的决心,以及在这样的窒息感下,爆发出的力量。

休梅克不仅将这种焦虑与恐惧贯穿整部小说,让它成为了格尔达的主要性格,还在小说的结尾,让这种恐惧达到了峰顶,就像把一枚炸弹,丢进了读者心里。

“这时候,她正躺在伊丽莎白床下。……然而这一次,她会把手伸向伊丽莎白,完整地说出伊丽莎白试图教会她的祷词。……这一次,格尔达和她的祷告会拯救伊丽莎白。”小说的结尾,与开头完美地呼应在了一起,格尔达似乎又回到了5岁那年,当她努力想要拯救自己刚出生的孩子的时候。她回到了5岁那年躲在床下的样子。

在命运的齿轮下,她终于臣服了。那个曾经背不出祷词的小女孩,嘴里拼命重复着祷词,希望神明可以拯救他们于危难。


有太多的作品描绘战争,体现战争的残酷,它们用流血,用牺牲,用妻离子散的镜头来痛斥战争和灾难的罪恶,但都不如这样深刻。

《名字的意义》虽然没有大量且直白地渲染战争与灾难的可怕,格尔达没有经历太大的灾难,她和她的家人没有在战场上失去生命,但你却能从中感受到,无所不在的恐惧和恐慌。你能深切地感受到,在战争与灾难来的时候,千千万万的我们,就是千千万万的格尔达。

“他们都在问:让她感到如此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这是书中人物的疑问,也是读者的疑问。那让她感到恐惧的,到底是战争?是流感?是被国家与家族所抛弃?还是源自于爱?因为太爱自己的家人,才会如此恐惧他们被命运夺走。

作为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每一个身份都让她没法不感到恐惧。而这正是一个普通人,在战争与灾难视角下,最真实的状态。

你不知道自己在恐惧什么,你也许什么都恐惧,而且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恐惧。这便是这本书的魅力。

TAG标签:灾难战争恐惧
再来一篇
上一篇:这位的描写,成了后来许多守财奴描写的滥觞下一篇:描写英雄岳飞人物的好句好段 你仍然活着,永远活在我心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