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季瑞雪,关心百姓疾苦,吴芾《喜雪》
糁遍山巅与水涯,天公着意做年华。要令腊里呈三白,时向空中散六花。勒住玉梅还可恨,妆成琼树却堪夸。须知造物忧民切,预把丰穰报万家。
这首诗是南宋文人吴芾的作品,名为《喜雪》。吴芾真的很喜欢雪,他一共写过三首《喜雪》。
分别从景色描写、心理感受、痴迷热爱三个角度进行描写。“糁遍山巅与水涯”是《喜雪》组诗的第二首,先写景,再赞美,最后希望物阜民丰,人人共享太平盛世
吴芾是浙江人,生活在南宋早期。他不到30岁就已经进士及第、步入官场。
他曾经揭露秦桧罪行遭到打击报复,其实两个人一度私交不错。秦桧专权后,吴芾强烈反对投降求和导致两人水火不容。
秦桧死后,吴芾重返官场担任监察御史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人们常说,诗如其人,诗品即人品。这位正直官员的诗句,值得多读几遍。
糁,本意是碎米粒。比如玉米可以加工成玉米糁,高粱可以加工成高粱糁。雪花洒下,遍布山巅、水畔。
他用“糁”形容雪花落下的样子,到底是否恰当呢?用什么形容雪花才贴切合适呢,估计很多人会想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实际上,不同地区、不同时令的雪花,特点也不同。吴芾生活在江南地区,很少下成片的鹅毛大雪。
雪花更像小冰晶、小颗粒,洁白、晶莹,落在地上有颗粒感。他想到了碎米粒形容雪花,不但准确而且生动让人有新鲜感。
雪后天地间素雅清新,简直是天公作美,让人感受到不一样自然景色。
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若要麦见三白。意思是,如果想要来年粮食丰产,冬天最好下三场雪。
吴芾根据农谚进行加工,他说,“实在是太巧了,腊月里下了三场大雪。”下雪时,空中洋洋洒洒飘下雪花,好像有天上仙人庇佑百姓
作为官员吴芾格外关注民生问题,尤其他还是主战派的代表,更是关心粮食储备的问题。
严寒冬日下了三场大雪,预示着丰收。如果每一年都能丰收,有了充足粮草进行北伐,胜算更高。
雪下得很大,积雪压住了梅花枝干,影响了梅花的花期。那些自诩风流的文人也许要责怪大雪不解风情,影响他们踏雪寻梅。
吴芾不这样想,他觉得大雪覆盖树枝,把枝干装扮成美玉的样子。人们见到玉树琼枝,应该心生喜爱,绝不会影响文人雅兴。
上天关注百姓疾苦,特意降下大雪。这三场大雪就是上天带给南宋子民带来的吉兆。
明白了这层意思,再看到雪花落下就知道这是给千家万户送来的丰收喜报。
吴芾这首诗写得很气势,没有吟诵自己的感受,而是把视角转到民生问题。从诗中就能看出,他是一位爱民的好官,应该受到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