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的重阳节经典描写摘录
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自古便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习俗,诗人们常借此寄托思亲怀远或豁达超脱的情怀。
以下是我收集的一些古诗词里的重阳节经典诗句及其赏析,供大家参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 zhū yú)
通过登高插茱萸的习俗描写,抒发游子佳节思亲的怅惘,成为重阳诗中最经典的情感表达。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展现诗人重阳登高时借菊花簪发、超脱世俗的洒脱姿态,暗含对现实苦闷的暂时解脱。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以重阳赏菊之约呈现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勾勒出古代文人理想的生活图景。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 雾 浓 云 愁 永 昼 , 瑞 脑 销 金 兽 。
佳 节 又 重 阳 , 玉 枕 纱 厨 , 半 夜 凉 初 透 。 东 篱 把 酒 黄 昏 后 , 有 暗 香 盈 袖 。 莫 道 不 销 魂 , 帘 卷 西 风 , 人 比 黄 花 瘦 。
通过重阳赏菊的场景,以菊花喻人,传递深闺思妇的孤寂与相思入骨。
九 日
唐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借重阳无酒可饮的窘境,抒发战乱年代家国破碎的沉痛,别具苍凉况味。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唐 李白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以雄浑笔触描绘重阳登高所见壮阔景象,体现诗仙独特的豪迈气象。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通过白菊与众菊的对比,寄托诗人高洁自持、不同流俗的人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