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霜降的10首经典古诗词:九月降霜寒草衰,三秋落木塞鸿来!
霜降,秋之终章,寒气初凝,霜色渐染。此时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北方初霜现,南方秋燥明显。物候分三候:豺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传统习俗包括“补霜降”吃温补食材,如羊肉;南方食柿子寓“事事如意”;还有赏菊、登高等活动。文化上,它象征秋收尾声与冬藏序曲,蕴含“物复本源”的轮回观,文学中常喻人生迟暮或新生希望。养生宜润燥温补,早卧早起,顺应“秋冬养阴”之道。古人以诗笔绘霜景,或写寒草衰败之寂,或绘塞鸿南飞之远,或叹时光流逝之速。本篇精选十首,一起感受古人对自然节气的细腻体悟与深沉哲思!
1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元稹〔唐代〕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元稹此诗紧扣霜降物候,以自然之笔写尽秋深之态。首联“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直写霜降气象:西风卷尽残云,万里晴空覆以薄霜,恰合“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的记载。颔联“野豺先祭月”暗合“霜降之日,豺乃祭兽”的古俗,而“仙菊遇重阳”则点出霜降与重阳的时令重叠,暗喻菊花傲霜的精神。后两联由景及情,秋木疏落、雁鸣思乡,最终以酒消百秋,既显唐人豁达,又隐含对生命易逝的感慨,全无雕琢,尽得节气之神韵。
2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宋代〕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此词作于黄州,霜降时节江水退落,远洲显露,正合“霜降水痕收”之景。重九登楼,酒力渐消,风力转柔,破帽恋头之喻,暗喻仕途颠簸却难舍官场。下片直抒胸臆:以酒断送秋光,叹“万事如梦”,明日黄花蝶亦愁,既含重阳赏菊的时令意趣,又隐现贬谪之痛。全词融霜降物候、重阳节俗与人生哲思于一体,使用戏谑的手法,展现了词人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抒发了他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伤的矛盾心境。
3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
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叶梦得〔宋代〕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绍兴八年(1138),叶梦得再帅建康(今江苏南京)。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他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为自己年老力衰无力报国十分伤怀,因此以此为主题写下该词。开篇“霜降碧天静”勾勒出秋空澄澈、寒气初凝的节气特征。时值九月望日,西风催秋,“秋事促西风”暗喻时局紧迫。下片转写自身:病体难支,目睹“飞骑引雕弓”的壮景,不禁自问“平生豪气安在”。末句“回首望云中”借典故隐现收复失地的渴望,却以“老矣真堪愧”收束,流露英雄迟暮的苍凉。全词融霜降物候、习射场景与家国情怀于一体,既见南渡士人的豪情,又深藏壮志难酬的沉痛,语言沉郁顿挫,尽显宋词苍劲之风。
4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刘长卿〔唐代〕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刘长卿此诗作于重阳登高之际,霜降时节。颈联“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直切时令:霜降后鸿雁南飞,鸣声哀切,恰合“仲秋之月,鸿雁来”的物候记载,更添秋深客旅的愁思。全诗由登高望远起笔,湖草人烟、山翠县楼构成苍茫秋景,尾联借陶令自携酒的典故,暗喻超脱世俗的自在情怀。霜降的寒凉与重阳的登高习俗交织,既见唐人应节而动的传统,又流露羁旅客中的深沉乡思,语言质朴而意境悠远,尽得节序与人情之真。
5
岁晚
白居易〔唐代〕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白居易此诗以霜降为引,写尽岁晚沉思。首联“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紧扣霜降物候:寒霜降下,溪水退入深壑;秋风萧瑟,木叶归山,恰合“霜降则木叶尽”的记载。诗中“南迁客”暗喻自身贬谪江州的经历,“五年独未还”直诉思乡之苦,而“物皆复本源”又暗藏对自然规律的哲思。全诗融霜降时令、贬谪心境与人生感悟于一体,语言平实如话却意蕴深沉,既见唐人应节而咏的传统,又流露士大夫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安顿的智慧,读来真挚而悠远。
6
舟中杂纪 其十
王冕〔元代〕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王冕此诗以霜降为节点,绘就元代江南秋景图。“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直写霜降物候:寒露凝重,花香清冷,蟹黄丰腴。诗中“老树斜晖”“水竹围家”勾勒出秋江暮色的静谧,而“沽酒壮怀”“看山欲飞”则暗藏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切热爱。尾句“吴女操舟唱归”更添生活烟火气,使霜降的清冷与人间的温暖交织。全诗融节气特征、江南风光与隐逸情怀于一体,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尽显元人笔墨中的自然真趣与生命哲思。
7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张九龄〔唐代〕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张九龄此诗以霜降为背景,开篇“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直绘秋深景:积水退去,沙洲显露,天空澄澈如镜。诗中“霜降”二字非徒写景,更隐含时序更迭的哲思。后联由景及情,登楼远眺引发“津途多远情”的感慨,岁暮将晚、仕途奔波之叹跃然纸上。全诗融霜降物候、登高望远与人生体悟于一体,语言清雅而意蕴深沉,既见唐人应节而咏的传统,又流露士大夫对功名与性情的深沉叩问,读来真切自然,毫无矫饰。
8
霜降前四日颇寒
陆游〔宋代〕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
儿童锄麦罢,邻里赛神回。
鹰击喜霜近,鹳鸣知雨来。
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
陆游此诗作于霜降前四日,寒意已现而未至极时,恰合节气转换的微妙时序。首联“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直写秋深景象:草木始黄,风云变幻,暗合“霜降始霜,草木黄落”的物候规律。中二联转绘人间烟火:儿童锄麦、邻里赛神,勾勒出霜降前农村备冬的生动图景;鹰击鹳鸣之景,则暗喻自然生灵对节气的敏感。尾联“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以哲思收束,既含对生命循环的坦然,又隐现南宋士人于国势衰微中仍存希望的坚韧。全诗融霜降物候、农事习俗与人生感悟于一体,语言质朴如话,却深藏对自然规律与人间世态的细腻体察,尽显放翁笔力之沉实与情怀之厚重。
9
送李九贬南阳
钱起〔唐代〕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钱起此诗作于霜降时节,送别友人贬谪南阳。诗中“霜降幽林沾蕙若”直写时令:寒霜降下,幽林中的蕙草若草沾露凝霜,暗合《礼记》“霜降则百工休”的古俗,更添秋深萧瑟之意。全诗融霜降物候与贬谪之痛于一体,“鸿声断续”“柳影萧疏”烘托离愁,而“弦惊翰苑”暗喻才士失路之悲。尾联“秋来回首君门阻”以景结情,既见唐人送别时“西望长安”的典型意象,又深藏对友人前路艰难的深切关切。语言清丽而意蕴沉郁,尽得送别诗“别情寄景”的传统,读来真淳感人。
10
霜降日得西皋诗中有速诸公社
饮意予亦以此订约
朱朴〔明代〕
九月降霜寒草衰,三秋落木塞鸿来。
鬓丝可绾年华住,花事聊苏病眼开。
杜老长贫淹酒债,何郎新兴动官梅。
便须拟看东楼雪,莫待缄书再四催。
朱朴此诗以霜降为约饮之由,融时令、人情与哲思于一体。首联“九月降霜寒草衰,三秋落木塞鸿来”直绘霜降物候:寒草衰败、落木萧萧、鸿雁南飞。诗中“鬓丝绾年华”“花事苏病眼”暗喻时光易逝与诗酒自适的豁达,而“杜老酒债”“何郎官梅”的典故则添几分唐宋遗韵。尾联“东楼看雪”之约,既见霜降后相聚的急切,又隐含对岁月流转的从容。全诗语言清雅如话,情韵悠长,既得霜降时序之真,又显明代文人以诗会友的雅趣,读来亲切自然,毫无雕琢之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