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 ‖ “校园一景”片段300字·7篇
一朵蔷薇的春夏秋冬
————
河北◎陆钲瑶
记得那天,我到校很早,悠闲地漫步在长廊里,一转头,蓦然看见那微微转绿的藤蔓上悄然冒出一朵蔷薇。是谁昨夜未睡,叫醒了这可爱的生灵?是谁让它在短短一夜间绽放?又是谁趁人熟睡时赋予它象征着生命的灿烂的鲜红?我不知道答案。
夏日正午,骄阳似火。我边犯困边往教室走,突然,眼前出现一片花海,各种花朵一簇簇拥挤着。我驻足观望,在翠绿的叶片中,在芬芳四溢的花海中一眼认出了它。它颜色不是最艳丽的,花瓣不是最美的,但它是独一无二的。
初秋傍晚,夕阳欲下,万物已有萧瑟之势。蔷薇呢?我焦急地在花丛中辨认着。原来它在这儿,颜色未变,容貌已改——花瓣已微微卷起。岁月最后还是带走了它的青春,我不忍再看,叹息着离开了。
一场漫长的秋雨后,天气又冷了几分。放学后,我裹紧外套去寻那蔷薇。不出所料,风雨已将它摧折,但它似乎也不舍得离开我,给我留下一柄惨淡的花托作为纪念。我叹息着用手拢住花托,想让它免受风雨之苦。谁曾想,花托已干涩如纸,轻轻一碰,便碎了一地。我闭上眼,脑海里,我看到它的花苞,它的成长,它的绽放,它的枯萎,它的凋零……
点评
小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校园长廊中一朵蔷薇的一生。从初夏到初秋,蔷薇从成长、绽放到枯萎、凋零,它每一个时期的样貌都被小作者深深刻印在了心中。小作者善于观察,心思细腻,写得虽是校园中的一处景,展现出的却是生命消逝时难以割舍的一份情。
必经之路
————
河北◎武玉函
校园中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图书馆,我每天去图书馆必经一条小路。夏天的小路绿意盎然,让人忍不住驻足。
小路很清幽,大约两三米宽,水泥路面,上面布满了小坑。仲夏来了,小路却是一派阴翳,空气凉飕飕的,像是开着空调一般。
空气中还飘荡着香味,但枝头早已没了槐花的身影,那应该是槐花的香味在我的鼻腔中盘旋,不肯离去。提到槐花,我必须要炫耀一番了。小路两边有好几棵小槐树,槐花开放的时节,白色的槐花争相挤在枝叶间,又笑又闹,展示它们的清丽姿容。槐花不妩媚不妖娆,它们就像俊秀娇羞的小姑娘,比不上梧桐花贵妇般的雍容浓香,却让我十分喜爱。白色的槐花与槐树绿色的小叶相互衬托,相互依偎,密密匝匝,清香缭绕,让过路人欲罢不能,忍不住在树下闭上眼来嗅,哪管嗡嗡采蜜的蜂儿在头上飞舞的威胁。
点评
小作者写了前往图书馆必经的一条小路,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展示了小路上的清幽风景。片段中着重描绘了小路两旁的槐树,从嗅觉、视觉的层面向我们展现出槐花的清香和清丽,校园小路上的动人景色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让人心向往之。
爬山虎开花啦
————
重庆◎孙悦齐
在校园的这个角落有很多花。一朵是一只翩翩的蝶,一穗是一串红红的灯,一簇是一团熊熊的火,一片是一道滔滔的瀑。阴雨天它是火红色,艳阳天它是艳红色,但无论是哪种红色,都是热烈的、奔放的、肆意的!这是三角梅,它们从二十多米高的石壁顶端顺势而下,低垂、倒挂、倾泻、燃烧。
与它相接的,是青绿色的爬山虎,在高大宽阔的石壁上随意铺染,肆意牵连。正值夏天,石壁上深深浅浅的绿在阳光里游弋——一些悄悄躲进角落,在背阴处乘凉;一些爬到最顶端,顺着高树继续攀爬,与三角梅纠缠在一起。这些绿,一层叠一层,风一吹,便漾起绿色的波浪……
站在石壁对面的教学楼的过道上,你会惊讶地发现爬山虎也“开着花”!原来,高处的三角梅在风中坠落,被下面的爬山虎宽大的叶片接住,花瓣静静地躺在绿叶的怀抱里,恰似爬山虎开满了花。
那条溪,那座桥
————
重庆◎郑梦琦
那条溪,那座桥,在桂山书院前。
桥是小桥,横卧在小溪上,几步就能跨过,精巧别致得像用积木搭建而成的大玩具,让人不忍踩踏。桥是由一块块正方体的石块铺砌而成,灰白色,成拱形,好似弯月。桥栏杆上刻有浮雕,栩栩如生。溪是小溪,躺在小桥之下,曲曲折折,拐弯处呈半月形,灰白色的鹅卵石铺满溪岸,平添一份雅致。
踏上小桥,轻摸石柱,光滑、沁凉,好像在触摸一条丝带。站在桥上四望,高大的树木蓊蓊郁郁,为行人撑起绿色的大伞。溪水缓缓流动,不急不慢;游鱼在细石和水草间“往来翕忽”,似与我们相互逗乐;一条黑鱼“嗖”地射出,修长的身体一弯一扭,水面漾起波纹,久久不能平静;一群红鱼高高兴兴游来,像要去参加学校“金秋十月”的舞蹈大赛……
金秋时节,漫步溪边,驻足小桥。一排桂花树披“金”戴“银”,繁华之至。浓郁的桂花香扑鼻而来,深入肺腑,让你感觉自己仿佛浸染在一缸桂花中,又或者,你也成了一株盛开的桂花。
点评
文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观察方法。写小桥,写它的外形、色彩,这是静态;变换观察角度,写走上小桥后由下而上的所见。写小溪,先写其形状,是静态;再写水的流动和鱼的游动,是动态。此外,小作者还突出了特定季节中景物的特点,写秋天桂花盛开的景象,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桂香中,这是长时间观察的结果。一个短小的文段,有近看远观,有仰视俯视,有动静相称,有多种感官结合,情景交融,写出了校园一角的种种美好。
后门门框一幅画
————
重庆◎李晓彤
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往右侧头,就能看到后门门框里的那幅画。坐在这里,可以看见四处游窜的阳光和随风玩耍的绿叶在课桌上留下的点点碎影;可以听见虫鸟四起的清脆鸣叫和微风在树叶间嬉戏的轻微声响;还可以看见后门门框、墙柱、走廊、栏杆与远处的树和花随意切割组合的图画,像一张张明信片;更可以看见教室对面高高的教学楼上,爬山虎在阳光的照耀下肆意闪烁的绿光……
讲台上,老师身后是贴在窗户上的大朵大朵棉花糖似的白云和四处散落的调皮的阳光。拉上窗帘,窗外的墨绿色被阳光浸染成浅青色,好像一大片青柠,使空气都散发着青柠汽水的味道。
再悄悄看一眼后门外的景致,仍旧是清爽的阳光。
原来,校园的美好景色是——
几处虫萤争暖叶,何处骄阳拂绿衣。
点评
文段采用定点观察法,写出了教室内外的景物在小作者眼里和心里独有的味道。坐在最后一排的座位上,先看教室外面,以门框为限定,写了从门内看向门外的“一幅画”,采用多种事物(阳光、绿叶、鸟鸣、微风、爬山虎)叠加的细节描写,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和听觉),写出了景物的雅致;再把目光收回教室,写老师上课的情景,写教室拉上窗帘后的温馨画面。选材独特,语言优美。读完这个文段,我们大悟:哦,原来教室和课堂也可以是校园一景啊!
四季花坛
————
四川◎邓子阳
校园的东南角有一个花坛,我仔细观察过,花坛一年四季都很美。
春天,花坛里的花开了,那是月季吧。你瞧!它们有的三五成群,正争相斗艳;有的一枝独秀,在绿叶的映衬下,揽来所有的目光。
夏天,天气炎热,花坛里的草长得非常茂盛,把花坛表面遮盖得严严实实。有几位手巧的同学会拔几株三叶草,编出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可爱又精美。
秋天,花坛里的草丛像一张金色的地毯,串串红像燃烧的火焰,菊花也开得更美了,黄的如金,粉的像霞,白的似雪。各种颜色交织,让人眼花缭乱。
冬天,下起了大雪,雪落在花坛里,像给花坛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绒毛毯子。整个世界银装素裹,花坛又增添了几分情调。
校园的花坛真是四季美如画啊!
点评
片段运用定点观察法,以时间为序组材。用比喻等修辞,把校园花坛的景致进行了匠心描摹。春、夏、秋、冬四时之景立体呈现,多种感官充分调动。景物虽小,意境颇丰;文笔虽简,气韵犹存。
一条小道
————
四川◎吕诗怡
午后,灿烂的阳光张开双臂,紧紧拥抱这方天地。我漫步在通往教室的小道上,薰衣草的清香幽幽飘来,我不禁深吸了好几口气。
驻足细看,薰衣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犹如一群少女身穿紫色衣裙在翩翩起舞。走上台阶,一条“小毛毛虫”突然掉落下来,吓了我一跳。我抬头一看,高大的杨树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只有星星点点的光漏了下来。
再往前走,一大片三叶草为校园的一隅增添了新的活力。它们碧绿碧绿的,叶子呈心形,有几颗珍珠般晶莹剔透的露珠随着风在叶子上滚来滚去,使叶子显得格外有光泽。
点评
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绘了薰衣草的香和三叶草的“亮”,描绘出一派清新有活力的画面。动静结合法的运用,让校园一角之景自然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