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外形:小巧玲珑、圆润饱满、晶莹剔透、红装素裹、丹荔飘香、 绛纱玉肤
描写口感:清甜多汁、香甜可口、细腻爽口、入口即化、冰爽清甜、 甘美醇厚
描写荔枝的好句
整体形象: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大小如乒乓球一般,穿着一身带刺的“战甲”,宛如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红灯笼 。
成熟色泽:成熟的荔枝,外皮大多是深红色或紫红色,如同天边绚丽的晚霞,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
剥开瞬间:轻轻剥开荔枝那粗糙的外皮,一股清新的果香扑鼻而来,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白如凝脂的果肉,就像一颗精心雕琢的美玉 。
品尝感受:咬上一口,清甜的汁水立刻在口中四溢开来,那细腻的口感,仿佛丝绸滑过舌尖,让人回味无穷 。
描写荔枝的好段
外观描写段
瞧,那一颗颗荔枝挂在枝头,宛如璀璨的红宝石点缀其间。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椭圆,有的圆润。荔枝的表皮并不光滑,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疙瘩,摸起来有些刺手,却也为它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这些小疙瘩就像是它的铠甲,守护着里面鲜嫩多汁的果肉。在阳光的轻抚下,荔枝的颜色愈发鲜艳夺目,红得耀眼,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热情与甜蜜 。
品尝体验段
迫不及待地拿起一颗荔枝,轻轻剥开它的外皮。顿时,一股浓郁的果香弥漫开来,令人垂涎欲滴。呈现在眼前的是那白花花、水灵灵的果肉,宛如羊脂玉般温润细腻。将果肉放入口中,轻轻一咬,清甜的汁水瞬间充满口腔,那甜蜜的滋味顺着喉咙缓缓流下,仿佛夏日里的一股清泉,驱散了所有的燥热。果肉的口感细腻爽滑,没有丝毫的渣滓,每一口都让人陶醉其中,忍不住一颗接一颗地品尝 。
生长过程段
春天,荔枝树在温暖的阳光和轻柔的春雨中苏醒过来,嫩绿的叶子悄悄探出脑袋,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不久后,满树便开满了淡黄色的小花,星星点点,宛如繁星点缀在翠绿的枝叶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无数蜜蜂前来采蜜。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花渐渐凋谢,取而代之的是一颗颗青涩的小荔枝。它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一天天长大,颜色也由青转红。到了夏季,荔枝终于成熟了,满树的红荔枝犹如一个个小灯笼,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腰,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
描写荔枝的古诗
介绍一些描写荔枝的经典古诗词: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华清宫的壮丽景象,后两句通过 “一骑红尘” 与 “妃子笑” 的鲜明对比,不动声色地揭露了唐玄宗为博杨贵妃欢心,不惜劳民伤财,千里送荔枝的荒唐行径,讽刺意味十足。
《惠州一绝》——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赏析:前两句写罗浮山下四季如春,各种水果相继成熟。后两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以夸张的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极度喜爱,宁愿长留岭南,每天尽情品尝荔枝。此句也展现出苏轼豁达乐观的心境 。
《荔枝楼对酒》——唐·白居易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
赏析: 开篇描绘了荔枝成熟时如鸡冠般鲜艳的色泽,以及烧酒初开时如琥珀般的香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嗅觉冲击。后两句 “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诗人面对如此美味的荔枝和美酒,却无人相伴共赏,流露出一丝孤独寂寞之感 。
《咏荔枝》——明·丘浚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
赏析:诗人开篇便盛赞荔枝是世间最珍贵的水果,无人能及。“玉雪肌肤罩绛纱” 形象地描绘出荔枝的外形,白色的果肉如同玉雪,外面包裹着一层绛红色的外皮,十分生动。“可怜生处是天涯” 则既点明了荔枝生长在偏远之地,又隐隐透露出诗人对荔枝的怜惜之情 。
《荔枝》——唐·郑谷
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
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
赏析:此诗借荔枝抒发感慨。诗中提到在骊山遇见贵妃,感慨荔枝生长之地偏远,采摘数量稀少。诗人表面写荔枝,实则暗指一些美好事物因种种原因难以得到或容易消逝,蕴含着淡淡的哀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