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描写女人身体的一首词,古人读了脸红,现代人直斥恶趣
有人说:死去的叫苏轼,而活在我们心中的是苏东坡。
苏轼一生仕途曲折,他在朝廷之中与权贵斗智斗勇,毫不避讳地揭露社会的种种弊端。
而流放后,改名东坡,游历四方,品尝佳肴,生活丰富多彩,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故事和诗词。
其中,《菩萨蛮·咏足》就是一例。
这首诗是他在宋英宗熙宁六年春天所作,即公元1073年春。
涂香莫惜莲承步,
长愁罗袜凌波去。
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当时苏轼在杭州任职,见到了一位舞姿优美的歌女,其小巧的裹足吸引了他的注意,从而激发了这首词的创作。
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儒家思想主导着社会伦理,其中对女性的束缚尤为严格。女性地位较低,缠足习俗盛行。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这是赤裸裸的赞美,也有人觉得这是对当时儒学对女性束缚的讽刺。
更有趣的是,正因为这首诗,苏轼常被人拿来开玩笑。
有人说他好色,不知场合,一副轻佻的样子。
看看词的最后一句。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要想真正欣赏和描述女子那细小而美妙的脚,需要将其放在手掌上仔细观看。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放荡不羁,甚至有些不雅?
这不仅是对女性之美的赞美,也隐含着对当时社会追求小脚美的讽刺和批评。
那么,这首诗究竟是不是不宜观看呢?看看全词的意思。
涂香莫惜莲承步:这里描绘了一个女子行走时,脚步轻盈如莲花,留下香气。"涂香"指涂抹香料,"莫惜"意味着毫不吝啬。这句话形象地展现了女性行走时的美和优雅。
长愁罗袜凌波去:这句中的"长愁罗袜"指女子穿着精致的丝质袜子,而"凌波去"形容她的步伐如同轻盈地行走在波浪之上,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这里强调女子舞步的轻盈,如同回旋的风,轻到几乎不留下任何踪迹。表现了女子舞动时的飘逸与神秘。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偷穿宫样稳"意味着女子在穿着宫廷服饰时的稳重,而"并立双趺困"则揭示了一个矛盾——由于缠足,女子即便努力保持稳定,双脚并立时也显得困难。
而最后的“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虽然看似是在赞美,但实际上却是深刻的反讽。
它似乎在说:“你们看看吧,为了你们眼中所谓的美,女子们都被折磨成了什么样。你们还沾沾自喜,整日只知道笑我。”
词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女子的舞姿和脚步,营造了一种飘逸、仙气的感觉;而后半部分则转向现实,揭示了缠足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尽管表面上看似对女性之美的赞赏,实际上,苏轼在用讽刺的笔法,批评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合理要求和束缚。
苏轼通过细腻的笔触和隐喻,巧妙地结合了赞美与批评,使这首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而深刻的作品,无疑是充满了深意和讽刺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