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网描写季节夏天内容页

六首初夏诗词,唯美动人,夏浅胜春朝

2024-06-02 08:14:51 夏天

六首初夏诗词,唯美动人,夏浅胜春朝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清•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顾太清,清代著名女词人,被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她的作品清新婉约,富有生活情趣,尤善描绘四季风光及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

夏日炎炎,阳光炽烈,空气中弥漫着热浪,一把小巧团扇足以带给人们一丝丝的舒爽。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以其轻便灵巧、扇面图案精美而深受古代女子喜爱。

它不仅是纳凉之物,更是风雅的象征,常常出现在闺阁仕女的手中,与她们的裙摆、绣鞋一起,构成一幅幅精致的夏日画面。

顾太清手中的小扇,轻盈地在空中划出优雅的弧度,每一次挥动,都仿佛从远方引来一阵阵微风,驱散身边的闷热,足以令人心旷神怡。

夏日漫长,日子悠长,诗人面对冗长夏日非但不厌其烦,反而悠然自得。

在她眼中,夏日并非只是高温难耐的煎熬,而是大自然赋予的丰饶与宁静,是生活节奏放缓,心灵得以休憩的美好时光。

她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夏日的慵懒气息,仿佛能听见蝉鸣声声,看见荷塘清波,感受到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

这样的夏日,虽然漫长,却充满了诗意与生活的韵味。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宋·苏舜钦《夏意》

宋舜钦,实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舜钦,字子美,因避先祖讳,有时也被称作宋子美。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意境开阔,善于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怀。

夏日正午,阳光炽热如金,倾洒大地,似要将万物熔化。

绿叶成荫的大树如天然伞盖,枝叶交织,形成浓密阴影,覆盖地面,成为清凉庇护所。

诗人静静地躺在树荫下,享受着难得的片刻安宁。

“树阴满地日当午”,这是夏日的独特韵味,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斑驳光影,似金色精灵在绿叶舞台跳跃,凉风习习,光影摇曳,似低语夏日秘密。

这样的场景,总能让人暂时忘却炎热的烦躁,暑气顿消,如入宁静惬意之境。

就在这宁静的午后的慵懒时刻,睡意袭来,诗人沉浸于一个甜蜜的梦境。

梦中的美妙让人忘却尘世的纷扰,沉醉于心灵的秘境。

然而,正如生活中的许多美好瞬间,梦境也终有醒来之时。

突然,一声清脆鸟鸣划破静谧,那是流莺,其声音清亮婉转,携山林清新与野趣,穿越梦境与现实边界,轻轻唤醒沉睡诗人。

刹那间,诗人如从梦境深处浮出,重回眼前世界。

无论生活如何热烈或喧嚣,总有一片树阴可以遮蔽烈日,总有一个梦境可以抚慰心灵,总有一声流莺可以唤醒沉思。

这就是生活,既有炽热的阳光,也有清凉的树阴,既有梦幻的遐想,也有现实的触动。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宋·苏轼《阮郎归·初夏》

细雨蒙蒙,如烟如雾,既没有狂风骤雨的猛烈,也没有绵绵阴雨的沉闷,而是轻柔地漫过天地之间,给燥热的初夏带来了一丝湿润的凉意,润泽着世间万物。

它们轻轻拍打着荷塘,激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犹如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后泛起的阵阵悸动。

苏轼一生中屡遭贬谪,政治上的风雨飘摇与生活中的困顿磨砺,恰似这“微雨”般不断洗礼他的心灵。

然而,他却能在逆境中保持乐观与超脱,正如这微雨过后,世界呈现出洗净尘埃后的清新与宁静。

荷叶在微雨的滋润下更加翠绿,雨水滴落其上,原本安静舒展的荷叶纷纷翻卷起来,犹如一群绿衣舞者在雨中翩翩起舞。

荷,历来被视为君子之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与苏轼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的人格特质相契合。

与此同时,雨后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清新气息,那是泥土的芬芳与植物的清香交织在一起的味道。

在这样的氛围中,榴花如火般盛开了。那红艳艳的花朵,犹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热烈而奔放,仿佛要将整个世界点燃。

榴花的花瓣饱满而娇嫩,色泽鲜艳欲滴,仿佛刚从画师的调色板上跃然而出。

在诗人的眼中,无论是微雨中的荷叶翻飞,还是榴花如火的盛开,都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美好瞬间,值得我们用心去感知、去欣赏、去珍藏。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的诗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和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于世。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意,“梅子”、“芭蕉”等普通景物,在他的笔触下,却能平淡中见真情,寻常处显新奇。

梅子,酸甜可口,是初夏常见的果品,其酸涩滋味独特而持久。

此时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诗人品尝过梅子之后,那酸味仿佛在口中久久驻留,甚至“软”化了牙齿,使人不禁为之微阖双唇,细细品味。

这是多么真实而又亲切的感受。

这里的“留酸”不仅是梅子实感的酸,也暗含岁月留给诗人的回味无穷,是对过往岁月的一种回味和感慨。

芭蕉,叶片宽大,色泽鲜绿,是南方庭院常见的观赏植物。

当阳光透过繁密的芭蕉叶,其绿色被切割、分散,投射到半透明的窗纱之上,形成斑驳陆离的光影。

芭蕉慷慨地“分”享它的绿色,与窗纱融为一体,仿佛将窗外的自然世界邀请进室内,打破了室内外的界限,使人在室内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亲近与和谐。

这与杨万里晚年的闲适生活与早年仕途的奔波形成鲜明对比。

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官场的喧嚣,回归自然,寻求精神上的宁静与自由。

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片心灵的避风港,让人们在品味生活细节中找到宁静与慰藉。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唐·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国势衰微,文人士大夫普遍怀有一种深沉的历史忧虑与现实感慨。

而杜牧的诗歌并不局限于对时局的直接针砭,他在咏史抒怀之余,也创作了许多寄情山水、描绘田园的作品,以此寄托理想,寻求精神慰藉。

菱,一种水生植物,其叶片形状独特,边缘有尖角,常在水面下生长,偶尔露出水面,与浮萍相映成趣。

浮萍之上,菱角的存在,使得原本平静的水面有了动感,仿佛是自然界的小小奇迹。

二者交织在一起,使得池水呈现出如锦缎般华丽的绿色,故称“绿锦池”。

杜牧善于捕捉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并以诗意的语言将其转化为生动的画面。

他以“透”字巧妙地刻画了菱叶在浮萍之间若隐若现的动态景象,赋予静态的画面以灵动之感。

夏莺,即夏季鸣叫的黄莺,以其婉转悦耳的歌声闻名。

诗人用“千啭”形容夏莺歌声之丰富多变,仿佛它们在夏日的午后尽情歌唱,千回百转,乐章不断。

蔷薇,花朵娇艳,香气四溢,是夏日花木中的佼佼者。

这里,“弄”字形象地描绘了夏莺穿梭于蔷薇花丛之中,时而停歇、时而飞舞,与花朵相互嬉戏的情景,仿佛它们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欣赏、赞美这繁花似锦的世界。

尽管时代变迁,世事沧桑,杜牧的诗句依然以其深邃的内涵与优美的意境,穿越时空,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与追求。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宋•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蔡确身处北宋中期,经历了新旧党争的风云变幻,其政治立场直接影响到个人命运的起落。

他曾因支持王安石变法而得势,后又因政敌攻击而遭贬谪。

这首诗是在他远离官场喧嚣之时所作。

午后阳光慵懒地洒进书房,斑驳的光影在纸屏上跳跃。

这纸屏,薄如蝉翼,却能巧妙地隔绝外物纷扰,只留下一室静谧。

它并非华丽繁复的锦绣帷幕,而是朴素的纸张糊制而成,透着自然的淡雅。

书房中央,一方竹床静静地立在那里,四角方正,线条简洁,竹材的肌理清晰可见。

竹床之上,铺垫着素色布衾,与周围的竹木色调和谐统一,躺在其上,仿佛能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感受那份来自大地的沉稳与宁静。

床头,一方石枕静候着它的主人。石枕,冷硬而清凉,是夏日午后的最佳伴侣。

它没有丝绵的柔软,也没有羽绒的蓬松,却以其独特的质感抚慰着疲惫的头颅,让人在炎炎烈日下找到一片清凉的栖息之地。

此刻,诗人手捧书卷,沉浸于知识的海洋。然而,阅读的愉悦并未能抵挡住午后的困倦。

手指轻轻滑过泛黄的纸页,感觉到微微的酸软,那是长时间专注阅读留下的痕迹。

于是,他顺从身体的呼唤,轻轻地把书放在一旁,任由它斜倚在床头,仿佛一位忠诚的伙伴,等待主人醒来后的再次对话。

诗人闭上眼睛,任由自己滑入梦乡。那是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没有政坛的尔虞我诈,没有世事的纷纷扰扰,只有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这是蔡确的一刻,也是每一个渴望心灵安宁的人的一刻。

尽管身处政局动荡、人生起伏之中,他仍能在简朴的环境中找到诗意,在短暂的梦境里找寻久违的宁静。

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对内心世界的珍视,穿越时空,打动着每一个在现代社会中寻找片刻安宁的我们。

TAG标签:诗词初夏
再来一篇
上一篇:摘抄|描写夏天的古诗句,关于夏天的好句子大全下一篇:诗意夏日:古人笔下的清凉韵味,描写盛夏的惊艳诗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