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网描写天气内容页

名家是如何描写暴风雨的

2021-07-09 08:10:05

名家是如何描写暴风雨的

在盛夏时节,暴风雨是最常见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更准确、更形象地描写暴风雨吗?下面,就让我们欣赏几位名家写的精彩片段吧!

(一)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老舍《骆驼祥子》

(二)

天空阴云密布,黑压压的,气候又湿又闷,没有一丝儿风,山林和海洋像死一般的沉寂,闷得人简直气都喘不过来。忽然,天顶上裂开了一道道的缝,一条条银蛇在云端里直窜。白色的闪电照亮了海面,轰隆隆的雷声紧跟着响起来,倾盆大雨哗哗地往海面上直泼。狂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呼呼地咆哮着,仿佛把海水翻了个底儿,又搅乱了山顶上的松林。巨浪一个紧接着一个扑向岸边的岩石。雷声、雨声、浪声,还有山上的松涛声,混成一片,猛烈地震撼着天地。

——陈伯吹、沈家英《俞伯牙作曲》

(三)

一道长长宽宽的闪电划破了整个夜空,使所有山谷的人和物被照亮了有一秒钟。接着不久,就是一响暴烈的雷声,它几乎要把整个的宇宙震碎了似的爆响着。要来的暴风雨终于到来了,那沉重的飙急的大雨点和了风漩,竟如拧在一起的一条条残酷的鞭子似的,从天空凶猛地抽打下来了。

——萧军《五月的矿山》

同学们,读了以上三个关于暴风雨的片段,你是不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这主要归功于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01

拟人的运用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比如在片段一中,风“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和柳树“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就是把风和柳树拟人化。

在片段二中,“狂风呼呼地咆哮着,仿佛把海水翻了个底儿,又搅乱了山顶上的松林”和“巨浪一个紧接着一个扑向岸边的岩石”,也是把狂风和巨浪拟人化。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片段中所表现的画面就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了,既写出了狂风、柳树、巨浪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所特有的具象效果。

02

比喻的运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如在片段一中,“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把红闪比喻成一片血,不仅形象,同时也更加突出了红闪的可怕和令人恐惧。

在片段二中,“天顶上裂开了一道道的缝,一条条银蛇在云端里直窜”,把闪电比喻成一条条在云端里直窜的银蛇,非常形象逼真。

在片段三中,“那沉重的飙急的大雨点和了风漩,竟如拧在一起的一条条残酷的鞭子似的”,把大雨点比喻成一条条残酷的鞭子,更加突出了雨的急骤。

03

夸张的运用

夸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比如在片段二中“山林和海洋像死一般的沉寂,闷得人简直气都喘不过来”明显就是对事物的夸大,而“狂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呼呼地咆哮着,仿佛把海水翻了个底儿”既是拟人,又是夸张。

再比如片段三中,“它几乎要把整个的宇宙震碎了似的爆响着”,也是夸张。作家们运用“夸张”这一言过其实的修辞手法,极尽所能地烘托当时的气氛,加强作者的感情,引发读者的联想。

除此之外,准确贴切的动词也是这几个片段的精彩之处。比如片段一中“撞”“掀”,片段二中的“窜”“泼”“扑”,片段三中的“拧”……都运用得非常准确、生动、贴切,把各个场景描绘得十分逼真,声色俱全。

TAG标签:暴风雨
再来一篇
上一篇:“不提雨,怎么描写雨很大?”下一篇:描写夏天的雨的精美片段
猜你喜欢